千年時光孕育出古鎮別具一格的獨特魅力,傳統與時尚在這裡碰撞交融,寧靜與熱鬧在這裡相得益彰,那些蘊藏在街頭巷尾的美食、美景和煙火氣,更讓人流連忘返。本期“大城小鎮”帶你走進成都崇州市文井江鎮、邛崍市夾關古鎮、郫都區唐昌古鎮。
在崇州的青山環抱中,發現原生態的小鎮
崇州市文井江鎮被一座又一座峰巒簇擁着,山的上半部籠罩在迷離的霧中。斗篷溝、棕溪溝、關山溝等的水流匯集到文井江。在小鎮中,幾乎是處處都可以見到水的。
山與水在文井江這個原生態的小鎮幾乎形影不離。在棕溪溝大橋上,青山就在面前,雲霧以極其緩慢的速度隨風漂移。淺碧色的棕溪溝中,水碰上石頭激蕩出雪白的“花”。有一簇清泉,從山上流下來,在河岸形成了一個小瀑布。
文井江多山地,雨水充足,山間雲霧環繞,這樣的氣候非常適宜茶樹生長。文井江鎮現在仍有10株以上樹齡千年的老茶樹、1000多棵百年以上的老茶樹。
在夾關古鎮,找到隱匿於丘陵間的川西水鄉
夾關建築古色古香。(劉穎 攝)
夾關古鎮因鎮西邊觀音岩處的啄子山、胡大岩兩峰對峙如門、中橫一水而得名。白沫江的滋養使夾關古鎮具有了江南水鄉的氣韻。
夾關古鎮多橋。永壽橋是一座窄窄的13孔石橋,橋墩厚實,由紅砂石砌築,條石平鋪為橋面,橋面距河面較近,又被叫做“踏水橋”。永壽橋至今還保留着清朝的模樣,橋墩輪廓明顯,看上去古樸十足。
在夾關古鎮,隨手一拍,青山、吊腳樓、石板橋、大樹,景致恬然寧靜。
夾關是黑茶的發源地之一,曾經也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沿着白沫江往南走,那裏有萬畝茶田,每年3、4月,夾關人全家老少齊出動,戴着尖頂篾帽,背着竹背簍,忙忙碌碌地採茶。
走進有1300多年歷史的唐昌古鎮,感受文化底蘊
唐昌古鎮文廟的萬仞宮墻。(劉穎 攝)
唐昌古鎮,自古為川西富饒之地,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
其核心建築就是現存的崇寧文廟,自北宋嘉祐年間開廟。文廟大成殿共五個開間,在大成殿的東、西側修東、西廡,供奉名宦及鄉賢牌位。欞星門前有一泮池,欞星門外建“萬仞宮墻”,喻孔子學問高深。宮墻外立石碑“文武官員至此下馬”。
唐昌古鎮保持較為完好的古宅之一梁家大院主體為三進四合院,懸山式木結構。大門和三院後排為抬梁式梁架,一院和二院為穿鬥式梁架。建築整體呈對稱布局,兩翼有廊廂、小四合院、戲堂、經堂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