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盛夏的果香,走進四川宜賓市珙縣,僰鄉大地到處生長着農民們的“希望”:大豆、茶葉、蠶桑等一個個特色産業基地、特色産業鎮、特色産業村在山間“遍地開花”;珙州月嫂、苗家惠嫂、茶葉加工等勞務品牌聲名鵲起;文旅小鎮、傳統村落等一批美麗鄉村在文旅賦能下煥發生機……強産業、拓就業、打造示範片,希望的田野上釋放着鄉村振興的無限動能。
勾勒産業發展路徑
驅車來到曹營鎮鹿鳴茶葉基地,一片片翠綠夾雜着泥土的清香撲面而來。曹營鎮紅光村村民李躍永介紹説:“春採茶、夏除草、秋施肥、冬保水,游客來了遞杯茶,茶園讓我們一年四季都能在家門口就業,一年能掙10多萬元。”
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2023年,珙縣茶葉産量1.05萬噸,農業産值7.24億元,毛茶産值11.8億元。珙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穩定産量只是第一步,茶産業要破圈還要‘接二連三’,重點將向深加工和貿易端拓展,打造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茶葉全産業鏈條。”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征程中,珙縣勾勒出了一條清晰的産業發展路徑:大力推動農業“接二連三”提質發展,堅持在“土”上下功夫,全力穩定玉米、水稻、大豆等糧油作物生産。堅持在“特”上做文章,全面提升茶葉、蠶桑、生豬、肉牛、水産等特色農業發展水平,大力改良林竹和林下産業,持續打響“珙字號”農業品牌。
珙縣還&&了《珙縣2024年鞏固脫貧成果到戶産業扶持項目實施方案》,安排資金600萬元,對全縣低收入家庭實施到戶産業幫扶。
2023年,珙縣實現農業增加值32.79億元。烤煙實現産值4961.78萬元;實現蠶業綜合産值28.53億元;林業綜合産值達33.61億元;畜牧業實現産值22.13億元。
謀篇布局就業幫扶
“‘鯽魚豆腐湯’如何烹飪,湯水才能濃白?”
“湯水濃白,放鹽的時間有講究……”在珙州月嫂月子餐培訓課上,學員劉俊芬邊記筆記邊與老師互動。
“珙州月嫂”是珙縣勞務品牌之一,旨在幫助農村勞動力通過掌握技能實現就業。珙縣金沙職業培訓學校校長陳龍琼介紹,培訓期間,學員包吃、包推薦就業,免除服裝費、學雜費、教材資料費等。
“我們按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思路,通過提供家政、電商、電工、婦女手工等技能培訓,達到‘教育培訓一人、就業創業一人、鞏固脫貧一戶’的效果。”農民工中心副主任曹波説道。
技能培訓只是就業幫扶的一個方面,珙縣還推出了系列舉措:加快建設“縣鄉村三級勞務服務體系”,組織開展流動招聘會、春風行動、“百日千萬”等線上線下招聘活動,持續深化勞務輸出增收入;持續提升農民工就業技能,開展各類特色勞務品牌培訓;全面落實就業幫扶措施,持續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繼續發放外出務工交通補助,對符合條件的家庭學生發放雨露計劃補助;實施“六大專項行動”,開展就業培訓3971人,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2077個。
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人在鄉村走,猶如畫中游。”珙縣有風光秀麗的鹿鳴茶海、異域風情的苗族文化、珙縣恐龍化石、“植物活化石”珙桐等豐富的生態、文化資源。
如何利用這些獨特資源推進鄉村振興?珙縣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互動融合”、生産生活生態“同步協調”、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發展,打造功能齊全、群眾受益、認可度高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推進“農業+生態旅游”“農業+休閒觀光”等多業態融合,着力延伸農業産業鏈、提升産品價值鏈,高標準建成百億蠶桑強縣、現代畜牧大縣、現代林業大縣,全面提高農業産業化發展水平。
按照“核心區-示範區-輻射區”三個梯度,因地制宜、分類打造鄉村振興“示範片”,發展特色産業“示範面”,高品質推進底洞鎮五星級現代蠶桑園區、王家青山壩+洛亥火石壩糧經複合示範園和巡場鎮龍茶花海、曹營鎮鹿鳴茶海、洛表鎮僰人懸棺農文旅融合示範園“五大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示範引領、輻射帶動全域鄉村振興。
大力實施“百村示範、千村達標”工程,紮實推進農村“廁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和人居環境整治,深入開展鄉村“四旁四邊”綠化美化行動,切實讓“四季花果”成為鄉村一道靚麗風景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