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邊彝族自治縣河高路。樂山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7月10日,犍為縣石溪鎮前豐村,果農忙着將蜂糖李採摘、分揀、裝筐。這些蜂糖李將搭上鄉村運輸“金通工程”專車,運到縣裏的農産品轉運點,再銷往全國各地。
和前豐村的果農一樣,樂山各地村民通過農村公路,將農産品運到村外,又將致富的機會帶回村裏。
近年來,樂山加快建設“四好農村路”,一條條農村公路串聯城鎮和鄉村,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打下堅實的交通基礎。
帶動産業興群眾富
在井研縣集益鎮,&&柑橘環線沿着柑橘林蜿蜒延伸。這裡是典型的丘區地貌,但交通並沒有成為制約當地發展種植業的障礙,果農甚至還能將機械開進田間地頭。
“關鍵在於‘公路跟着産業走’。”井研縣相關負責人介紹,井研縣農村公路的建設大多圍繞産業布局,産業發展到哪,産業路就修到哪。
農村公路的暢通,還不斷帶動社會資本向農村集聚。在沐川縣,依託“四好農村路”,該縣匯集永豐紙業、一枝春茶業、黑鳳凰烏骨雞業等企業,帶動農民發展林竹160萬畝、茶葉22萬畝、林下養殖360萬隻。
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網絡如毛細血管一般為農村輸送着發展動能。截至目前,樂山市農村公路總里程已超1.5萬公里,全市所有鄉鎮、建制村全部通水泥路(油路),30戶及以上村民小組通硬化路率超78%。
今年3月,井研縣被命名為第四批“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至此,樂山市已累計創建“四好農村路”國家級示範縣2個、省級示範縣10個,全市“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創建數量位居全省前列。
推動“交商郵供”融合發展
7月6日,在沐川縣牛郎坪茶葉現代農業園區,不少游客漫步在新箭路上觀景休閒。“過去這條路是路窄坑多的‘黃泥路’,天一黑就不敢騎車,怕摔跤。”富新鎮雙石村村民回憶説。
隨着“四好農村路”建設推進,如今的新箭路全長15公里,從富新鎮雙石村起,至大楠鎮茶林村,貫穿了整個牛郎坪茶葉現代農業園區,成為保障鄉村園林化、茶園生態化、農耕景觀化、農業現代化的“致富路”。
“10年間,樂山農村公路通達率和路面技術狀況得到大幅提升,路網密度居全省中上水平,優良中等路佔比超80%。”樂山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説,農村公路打通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通道,為鄉村帶來了人氣、財氣。
在犍為縣玉屏鎮建設村,水泥硬化路已通到當地村民家門口。“現在路好了,把蔬菜、水果這些農産品拉出去賣更方便,我們種得也比以前多了。”村民岑正武説,村裏人都是“四好農村路”建設的參與者、受益者。
通到家門口的公路不僅幫助群眾鼓起“錢袋子”,也給群眾帶來方便舒適的生活。樂山市交通運輸局交通運輸管理科科長楊驥介紹,目前樂山正大力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全市建成等級客運站16個,成功創建“四川省鄉村運輸金通工程樣板縣”2個,所有建制村通客車、建制村日均通達率90%以上,定制開行“學生車”“趕場車”“務農支農車”“返鄉返崗車”,農村客運班線遍佈城鄉,農村地區群眾實現了“出門上車門,下車進家門”的願望。
如今,家門口不僅有了班車,還有了派送及時的快遞,樂山各地農村居民足不出戶就能和城市居民一樣,實現網購到家。記者了解到,樂山不斷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體系,建立健全便民小客運送郵件快遞到村入戶合作機制,推動“交商郵供”融合發展,打通了農産品進城“最初一公里”,也打通了快遞進村的“最後一公里”。(記者 楊藝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