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四川 > 正文
2024 07/1609:50:21 來源: 四川日報

開通運行半個多月 巴南高鐵為巴中帶來了什麼改變

2024-07-16 09:50:21    來源: 四川日報
字體:
分享到:

在巴州區非遺傳習基地,坐高鐵來巴中游玩的外籍師生正在體驗皮影。 受訪者供圖

  7月12日11點57分,D5122次列車駛入巴中東站。車門打開,乘客排隊走向負一樓出站口。“兩個多小時就從成都到巴中了,比以前坐汽車節約了一半時間!”剛出站的劉彥茹笑着説,趁着周末,回家看望下父母。

  12點15分,在巴中東站二樓候車廳,人潮涌動。廣播裏播報着開往成都東的D5121次列車檢票消息,家住巴中經開區的張隆前也帶着一雙兒女排隊等待上車。“正值暑假,準備帶孩子們坐高鐵去成都看大熊貓。”

  巴南高鐵的開通,結束了革命老區巴中不通高鐵的歷史,讓老區人民體驗到“高鐵時代”的便捷。如今,該條線路已開通運行半月有餘,為巴中帶來了哪些改變?

時空距離變短

  出行時間變短是最直觀的變化。設計時速250公里的巴南高鐵,讓巴中到成都、重慶的時間都縮短至2個多小時。

  “以前從成都到巴中,無論是高速公路還是火車,單程基本都需要4個小時以上。”巴中秦川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鄒紅英説,如果要去光霧山、諾水河等景區,還要轉車2個小時,長耗時的旅程,也讓不少外地游客望而卻步。

  高鐵的通車,讓距離不再成為難題。7月3日至4日,“外國留學生看巴中”文化交流活動舉行,16名來自美國佛羅裏達大學的師生、西華師範大學的外籍師生代表乘坐高鐵走進巴中,感受“秀美之城”的獨特魅力。

  在巴州區非遺傳習基地,外籍師生代表現場感受了四川清音、四川揚琴、川劇變臉、皮影等傳統文化。“我很喜歡四川揚琴《蜀道》這個節目。”來自西華師範大學的留學生紹氏蘭香(譯名)説,演員們的水平很高、表演很精彩,也讓自己對蜀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變化的感知不僅在外地游客,更在本地市民。

  “以前來店裏消費的多是一些本地熟客,高鐵開通後,外地口音的游客明顯增多。”在恩陽古鎮經營一家茶鋪的店主吳靜説,隨着客流量的增加,店裏營業額水漲船高,“希望巴中的美食美景被更多人看到。”

  記者從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廣元車務段獲悉,截至7月10日,巴南高鐵已累計發送旅客14.3萬人次,其中巴中東站發送6.1萬人次。

發展前景變廣

  位於巴中臨港産業園的四川悍天實業有限公司,距離巴中西站僅10分鐘車程。“公司在今年初引進了三台高精度數控機床,生産效率提高不少,但設備的維護保養卻成了難題。”該公司數控工程師吳永清説,自巴南高鐵開通後,成都的專家乘高鐵前來維修處理,效率高了不少,再也不用費時車接車送。

  同樣嘗到甜頭的,還有位於巴中經開區的四川巨星銘創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過去沿海一帶的客商要來巴中考察,需要轉兩次飛機,或者先坐飛機到成都,再轉火車或汽車過來。”該公司行政副總楊暉告訴記者,高鐵通車後,客商往返的時間成本大大降低,近期來公司參觀考察的客商增加許多。

  利用高鐵開通這一契機,楊暉計劃加強與東部企業的&&,拓展業務範圍,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這將有助於我們吸引更多的人才、資金和技術流入巴中,為公司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交通格局的變化,也帶來了引智納才的突破。“過去受制於交通,我們到高校開展招才引智活動,一些同學會委婉拒絕。”巴中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何清華説,巴南高鐵的開通,為巴中引智納才、人才交流創造了良好條件,“在最近幾場校招活動中,來諮詢的同學越來越多,人才引進、公招遴選等考試,報名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記者 李鵬 王懷 殷鵬 陳秋吉 蔣君芳)

【責任編輯: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