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四川 > 正文
2024 06/2810:19:16 來源: 四川日報

四川有9個集群入圍國家級優勢特色産業集群 用好“國家隊” 加速農業産業現代化

2024-06-28 10:19:16    來源: 四川日報
字體:
分享到:

  日前,四川肉兔産業集群、川中北蠶桑産業集群同時入圍國家級優勢特色産業集群名單。自2020年國家級優勢特色産業集群創建啟動以來,四川已有9個集群入圍,數量穩居全國前列。

  四川為何能創建9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産業集群?國家級集群對四川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強省有何意義?如何建好用好這9個“國家隊”?

不僅擁有優勢和特色,更有國家戰略機遇和自身努力

  “四川部分農業産業特色鮮明、優勢明顯。”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看來,優勢和特色是四川能夠拿下9個“國字號”産業集群的前提要件。

  此言非虛。四川最早入圍的川豬和晚熟柑橘兩個産業集群,均是優勢和特色兼備。四川生豬常年出欄量6000萬頭左右,穩居全國首位,同時還保留了豐富的地方豬種,內江豬、青峪豬等均是我國豬種安全的重要依託。四川的晚熟柑橘種植面積和産量分別達260萬畝、230余萬噸,均穩居全國首位。憑藉從深冬到初夏的上市時間錯位優勢,四川的晚熟柑橘在全國柑橘市場形成獨立行情。

  “也有機遇和自身努力的因素。”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解釋,這個機遇來自中央部署。中央賦予四川打造保障國家重要初級産品供給戰略基地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推動更多四川優勢特色産業集群躋身“國家隊”,以傾斜更多政策、項目和資金,是把中央戰略部署轉化為四川實際行動的具體作為。

  自身努力,則指向近年來四川在農業産業現代化上的探索與成效。

  “産業集聚度和産業鏈完整度均有所提升。”農業農村廳特色産業發展處相關負責人&&,近年來特別是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四川以産業強鎮、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抓手,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培育主導性“川字號”特色産業,並鼓勵各地就近就地布局加工鏈。

  以本次入圍的肉兔産業集群為例,樂山、自貢兩地的肉兔産量已佔全省四成左右,且以規模化養殖為主;借助預製菜等風口,自貢就有8000家冷吃兔加工、銷售企業(包括門店)。在優質品種和完整産業鏈支撐下,全省肉兔産業年産值破250億元,居全國首位。

穩定産能和提升效益,實現産業布局“一體化”

  業內認為,從資源稟賦看,四川共有15個農産品産量居全國首位,疊加國家戰略持續推進,四川的農業領域“國字號”集群還有擴容空間。

  建設“國字號”産業集群,能為四川農業帶來什麼?“産能的穩定與提升。”農業農村廳畜牧獸醫局副局長林勝華介紹,自2020年川豬産業集群啟動建設以來,四川生豬出欄量穩定增加。去年,全省生豬出欄量達6600萬頭以上。

  還有産值的增加。川茶品牌促進會會長段新友介紹,在川西南早茶産業集群晉陞“國家隊”後,以宜賓、自貢等地為主的綠茶産區完成了節水灌溉、采收機械化、産品精製化轉型,每畝茶園産量和産值大幅躍升。2021年,全省川茶綜合産值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

  更為重要的,是探索了四川構建農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新模式。“集群的建設,實現了農業領域行政區與經濟區適度分離,加快了産業要素的集聚。”省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實踐來看,國家級優勢特色産業集群的建設,為部分地區跨區域協同發力産業振興提供了新的路徑。

  目前,全省9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産業集群中,除甘孜牦牛産業集群外,其餘均實現跨縣(市、區)、跨市州布局,實現不同行政區域之間的産業布局“一體化”“一盤棋”。一些變化已經看得見。眉山市丹棱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周傑介紹,得益於晚熟柑橘産業集群建設,丹棱縣與眉山市仁壽縣、樂山市井研縣等集群內其他産區由“對手”變成隊友,在産地冷鏈、品牌打造、加工鏈布局等方面,跨縣跨市州聯動。

用産業規模化和全鏈條提質增效,讓“國字號”更加名副其實

  就現實而言,四川的9個“國字號”産業集群均有明顯的短板需補齊。産能問題最直觀,如去年四川消費肉兔2億隻以上、兔頭3億個以上。同期肉兔出欄量只有1.79億隻。效益的問題同樣突出,例如,四川的蠶桑産業無論是規模還是效益,均不及廣西。

  如何讓“國字號”産業集群名頭更響亮?根據農業農村部等部委的規定,在入圍後的3年建設期內,將對集群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項目支持,重點用於種源保護與研發、加快種植養殖端規模化、加工鏈條延伸和品牌打造等,以穩定提升産能、提高全鏈條效益。

  如何抓住機遇,補齊短板?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重點是強化適宜本土的優勢種源研發、提高種植養殖端規模化水平、同步增加産能、強化一二三産業融合等。

  四川已有初步的經驗,並在部分集群嘗到甜頭。自貢市榮縣保華鎮五皇村茶農劉筠介紹,在今春茶葉市場偏冷大環境下,當地借助集群項目實施,淘汰口感較差的老品種,推廣機械化采收新技術和新設備,實現自有品牌銷售渠道拓展。(記者 王成棟)

【責任編輯: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