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右三)帶着手術後的患兒(右二)和醫護團隊合影。新華社發
新華社成都6月6日電(記者董小紅)“感謝捐獻肝臟的好心人,也感謝醫生們,大家一起救了孩子的命。”6月5日,在四川省人民醫院病房內,李女士摟着即將出院的孩子,熱淚盈眶。
李女士的孩子今年5歲,本該是活潑好動的年紀,卻因為患有門靜脈高壓伴門靜脈海綿樣變、貧血、脾功能亢進等疾病,不僅身體非常虛弱,還經常會吐血,生命危在旦夕,肝移植是救命的最好辦法。
雖然求醫過程艱難曲折,但李女士一家從未想過放棄。近日,孩子又一次因吐血住進了四川省人民醫院,看著寶寶日漸瘦弱的身體,李女士和家人擔心得經常落淚。
幸運的是,堅持不放棄的一家人終於等來了“奇蹟”。
“有一位患肝包蟲病的患者需要切除部分病肝,我們敏銳地發現,他切除下來的病肝通過重建還能用。”四川省人民醫院大外科主任、肝膽胰外科主任張宇告訴記者,患者索先生需要切除部分廢棄的右肝,而從其中可以分離出一個未被病變侵蝕、功能完整的肝段給孩子做肝移植。
這個發現讓醫生團隊非常興奮,他們先徵求了患者索先生的同意,在詳細理解了手術流程、並了解到自己能救治一位情況危急的女童後,索先生欣然答應捐獻自己的“廢棄肝”用於救治患兒。患兒家長也在了解手術流程後,滿懷感激地簽下了手術同意書。該手術方案在實施前,也通過了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准。
為了這場變“廢”為“寶”的特殊肝移植手術,四川省人民醫院還組建了多學科醫護團隊。在手術中,索先生的“廢棄肝”被成功切除,切除下來的“廢棄肝”迅速在體外經過重建修復,形成一個新的小肝臟,移植到孩子體內。
“由於重建修復的小肝臟只有200余克,不能滿足孩子的肝功能需求,我們保留了孩子原來的肝臟,將新的小肝臟移植到脾窩部位,既能保留孩子原有肝臟的正常功能,且能大大降低肝性腦病的發生概率,一舉多得。”張宇説。
目前,索先生手術後恢復良好,已經基本恢復了正常活動。孩子術後也在穩步恢復中,肝功能正常,影像學監測顯示患兒的移植肝生長良好。
手術後,患者索先生(右)與患兒拉手合影,互相鼓勵。新華社發
看著孩子在一旁能自主翻身,李女士非常欣慰。“手術前,孩子非常虛弱,整天都沒有精神,經常坐一會兒就要躺着,自己翻身都困難。現在一天天好起來了!”李女士説。
張宇還告訴記者,當前,國內肝臟移植普遍面臨供體緊缺的現實困境,“廢棄肝”能“變廢為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供肝短缺的問題,幫助挽救更多的生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