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四川 > 正文
2024 06/0610:33:30 來源: 四川日報

資陽大足共奏“文旅融合發展曲”

2024-06-06 10:33:30    來源: 四川日報
字體:
分享到:

6月5日拍攝的安岳石窟·臥佛院景區。記者 郝飛 攝

  6月5日,位於資陽市安岳縣臥佛鎮臥佛村的安岳石窟·臥佛院景區風光正好,不少游客在此游玩。

  安岳被譽為“中國石刻之鄉”,安岳石窟·臥佛院景區存留有大批唐宋摩崖石刻與造像;與安岳接壤的重慶市大足區,則擁有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

  相似的文旅資源將資陽和大足緊密&&在一起。當前,資陽與大足正推進資(陽)大(足)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如何建設?“萬千氣象看四川”二季度集中採訪活動報道組日前來到安岳探尋答案。

聚力“石刻+” 為村民帶來新的生計

  走進風景優美的臥佛村,記者注意到,一棟棟風格各異的家庭旅館坐落在青山綠水間。

  臥佛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建誼介紹,以前,村民的生活基本上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除了務農、捕魚就是外出打工,“收入都不算好。”

  改變源於2020年——這一年,四川與重慶正式啟動資大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規劃建設工作;同年,臥佛村啟動農文旅融合示範點項目建設,擬通過“石刻+”,打造一個集旅游、會議酒店、考古研究、商業物流於一體的旅游目的地。很快,不少企業來村洽談合作,一個個文旅項目拔地而起,不僅改變了村容村貌,也為村民帶來新的生計。

  “在家門口就能吃上‘旅游飯’,巴適得很!”村民吳國軍説,過去,自己靠捕魚為生;如今,在家門口做起小生意,“‘五一’假期就掙了近萬元。”

  “游客多了,收入渠道也多了。”在安岳石窟·臥佛院景區從事溝渠清理工作的村民莫爾芬説,如今自己和老公都在景區打工,“兩人就能掙兩份工資。”

  吳建誼説,去年臥佛村全村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上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從發展旅游前的七八千元,增長到現在的近2萬元。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呂朝鳳&&,臥佛村通過豐富優質文旅産品供給,與原有産品、模式進行互補,發揮出了應有的區位優勢和特色文旅資源優勢。

  2023年,臥佛村入選第三批“天府旅游名村”。“臥佛村正全力創建成渝中部康養旅游區,力爭創建國家級、省級旅游度假區。”安岳縣文化旅游産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唐文軍説。

共促“文旅+” 進一步推進示範區建設

  安岳與大足都以石刻(石窟)聞名,資大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讓兩地“抱”得更緊。

  “我們開通了從安岳到大足的跨省市公交旅游專線,目前已穩定雙向開行,方便兩地互動。”唐文軍介紹,近年來,安岳與大足共推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共建文旅基礎設施網絡、共塑區域文化旅游品牌、共促“文旅+”産業融合發展。

  資陽市相關負責人列出一組數據:兩地共推的川渝石窟寺保護傳承與科技創新項目等3個項目列入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清單,累計完成投資76.1億元;川渝雕刻共享産業園已引進12家龍頭企業、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36名,初步形成規模;成立川渝石窟保護研究中心、安岳石窟研究院,聯合高校及科研院所推進川渝地區石窟岩體裂隙滲流病害治理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等科研項目30項;共同舉辦“成渝地·巴蜀情”系列活動等主題活動30余場……

  兩地還共同打造“資足常樂”品牌,聯合出品的紀錄片《鐫刻千年的巴蜀印記》《我們的故事》被國家圖書館永久館藏,大足石刻、安岳紫竹觀音獲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標,借力文旅交流推廣活動推介資大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

  未來,如何進一步推進示範區建設?資陽大足將共同開發川渝石刻文化公園、巴蜀雅楠原始林生態旅游項目等項目;以雙方的石刻(石窟)研究院為主體,開展石刻(石窟)保護、研究、利用合作;深化文旅配套領域合作,爭取在用地保障、行政審批、項目招引、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統計分算、交通體系等方面實現突破。(記者 陳昊)

【責任編輯: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