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四川 > 正文
2024 05/1410:30:42 來源: 四川日報

“無人”模式看管川江航道

2024-05-14 10:30:42    來源: 四川日報
字體:
分享到:

製圖/侯小科

空中

無人機巡航

  ●飛行時速超50公里,續航能力20公里

  ●既可以對江面違法作業進行拍照取證,還可以對沿岸危險行為進行喊話驅離

水面

無人船巡航

  ●“航道遙測無人船”,有自動航行和遙控航行兩種模式,最大續航6小時

  ●可測量水深,還可探測河床地質、航行障礙物位置

  在宜賓,標記點位、一鍵起飛,無人機飛往長江上空進入自動巡航,航標位置、水情變化等數據同步傳回;在瀘州,遙控方向,無人船駛入長江江面,江水深寬、水下地質結構情況等清晰了然……

  依靠無人機和無人船“空水”聯合巡航和測繪輔助,坐在指揮中心內的航道局工作人員,通過智慧航道數字系統,第一時間掌握長江幹線四川段水情變化、航道情況,從而提高航道養護效率和應急突發事件反應能力,進一步實現調度船舶通行、水上應急搜救。

  長江幹線四川段自宜賓合江門至瀘州彩溪口,總長228公里,如何邁入“一圖管航道、一圖看長江”高階階段?帶着問題,近日記者在長江宜賓段、瀘州段進行了探訪。

無人機、船巡航,“快、省、準”特點凸顯

  5月11日中午,宜賓南溪九龍灘信號&,一架大型巡航無人機在雨中快速升空,環繞信號&周邊近5公里範圍,進行空中航標“巡檢”。

  無人機操作手楊雷在電腦上向記者展示了無人機巡護航道的全過程:首先在系統中畫出航行路線,標記拍攝、記錄的點位,點擊“一鍵起飛”,無人機而後自動完成巡航、拍照等動作。

  南溪航道處副處長高健康介紹,以前遇到航道內的緊急情況,需要出動5—6人的巡邏艇,就算事發地距離信號&只有2公里,也要半個小時才能抵達現場。如今,遇到非法佔用航道等情況,無人機便凸顯出取證速度快的特點。

  5月12日上午,瀘州長江江陽航道處雨勢不小。冒着雨,江陽航道處工程師陳亞威將一艘白色無人船放下了水,通過遙控器,對長江上游望龍磧至石龍廟31.7公里長江主航道進行巡航。“操作熟練了,就跟開遙控玩具船差不多。”對重點航段進行手動操作後,陳亞威設置好沿途巡航點位,開啟了無人船的自動巡航模式。

  “以前,要完成這些日常巡航工作,需要出動一艘6人操作、重達20余噸的日常航道工作功能船,每次執行任務油耗接近100公斤,而無人船僅700斤左右,同樣的巡航僅需燃料18公斤,快捷安全同時測量數據還更精準。”江陽航道處副處長彭充説。

  記者走訪宜賓、瀘州了解到,目前,長江幹線川江航道首個自動化無人機機庫已在宜賓段建成投用,可以完成自主巡檢、自動返航、自動補能以及智能採集和分析數據等操作;瀘州段的8個航道處,均配備有無人機,開展常態化巡航。同時,瀘州自主研發的3&無人船也廣泛運用在航道巡護、水路測繪等方面。

“無人”模式,建立起新型立體巡航體系

  走訪中記者了解到,長江幹線四川段航道上,各種無人機、無人船等高科技産品已廣泛應用。

  “不同於常見的民用無人機,這架自動巡航無人機飛得更快、飛得更遠。”無人機自動返航後,高健康對這個“新寵”大加讚賞:超過每小時50公里的飛行速度,讓攝影無人機“望塵莫及”;20公里的續航能力,能夠完全覆蓋信號站周邊航行條件複雜的區域。此外,這架無人機還具備一定的負載能力,除了配備常見的相機,還裝有喊話器等裝備,既可以對江面違法作業進行拍照取證,還可以對沿岸危險行為進行喊話驅離。

  “我們的無人船是根據長江瀘州段江水流速、地形地貌研發的。密封性、抗沉性、穩定性好,續航能力強,適用於淺、險、彎、窄、急的長江上游山區航道。”返航後,在吊臂的支撐下,彭充和工作人員齊力將無人船“抱”回船架。

  為何要造無人船?“日常航道工作功能船長約26米,而我們自主研發的無人船隻有3.8米。在水流較為湍急的長江上游,小船更有大作為。”長江瀘州航道局工程師朱進渝介紹,無人船準確的名字叫作“航道遙測無人船”,具有自動航行和遙控航行兩種模式,最大續航6小時,可以通過搭載不同任務載荷完成不同任務。如執行測量任務,那麼無人船上可以搭載測深儀,對水的深度、寬度等進行測量。如果是執行水下礙航物探測,無人船上便可搭載多波束測深系統,通過發射的扇形聲波,探測水底的河床地質、航行障礙物位置。

  無人機、無人船在長江上巡航,鮮明特點就是“人工”操作切入“無人”模式,且具有智能、高效、節能、安全等優勢。

  長江宜賓航道局航道運行處副處長田雲鵬透露,下一步宜賓計劃根據航道實際情況,開發航標圖像識別、水文要素自動採集、水上應急搜救等功能,進一步提高航道維護效率。在瀘州,“航道遙測無人船4號”目前也已研發完畢,將於今年投用。

  “無人機在空中有更廣闊的視野且不受水流條件制約,有助於消除監控巡航盲區,提升航道服務水平,無人船則能進行航道水下地形測量。”長江瀘州航道局航道運行處副處長李洪奇&&,兩者優勢疊加,結合智慧航道數字系統,從而形成水天一體監控模式,建立起新型立體巡航體系,長江幹線四川段由此邁入“一圖管航道、一圖看長江”高階階段。(記者 杜傑 王培哲  郭慧琳 羅順)

【責任編輯: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