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四川省汶川縣七一映秀中學的學生正在進行防震減災疏散演練。新華社記者 周以航 攝
新華社成都5月12日電(記者周以航、李晨曦)5月11日上午,四川省汶川縣七一映秀中學校園內,一場防震減災疏散演練正在進行。如今,防災減災教育已成為七一映秀中學日常教學的一部分。
一條岷江之隔,車程幾分鐘之外,七一映秀中學的舊址——漩口中學地震遺址靜默佇立,如今,這裡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和防災減災教育的重要場所。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大四學生王星皓與同學、老師為準備畢業設計專程前來參觀。除了緬懷紀念,他對自己所學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今後在工作中,要實現‘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設計,建安全系數更高的房子。”
眼下,映秀鎮的旅游旺季即將到來,無論是像王星皓這樣的散客團隊,還是前來研學旅行的學生團隊都逐漸增加,依託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映秀已成為川內研學旅行的重要點位。研學團的師生們走進漩口中學地震遺址、“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紀念館、宣誓廣場等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學習防震減災知識。
汶川縣紅色講解員王群最近平均每天至少接待一個研學團,“現在,我一天接待的學生數量在300餘人至600餘人不等,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接待1000多個孩子。”王群説。
汶川天地映秀培訓中心研學部負責人介紹,2024年至今,映秀鎮接待研學團數量在1萬餘人次左右,為適應不同群體的需求,今年起也開設了非遺手工體驗課、環境保護課等特色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
5月10日,參加研學的學生在漩口中學地震遺址廣場上默哀。新華社記者 周以航 攝
“以前我們就是普通農村婦女,參加了政府組織的專業培訓、交流學習後,講解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收入渠道也拓寬了。”漩口中學地震遺址講解員沈文娟説。隨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映秀鎮游客逐漸增加,2019年,沈文娟全家人合力開了一家燒烤店。現在祖孫三代11口人住在一起,她和兩個妯娌白天輪班做講解員,晚上就經營自家燒烤店。
夜幕降臨,映秀鎮中灘堡村街道上,飯店、民宿形形色色的招牌流光溢彩,街邊小店裏不時傳來食客的歡笑聲。晚上九點半正是燒烤店忙碌的時候,沈文娟和家人們分工有序,招呼客人、登記菜單、翻烤菜品,動作麻利,笑容滿面。“現在生意不錯,七八月和節假日客流量大的時候我們甚至天天要忙到凌晨兩三點。”沈文娟説。
5月10日晚,沈文娟(左一)和家人在燒烤店內忙碌。新華社記者 周以航 攝
據了解,2023年映秀鎮接待游客270.48萬人次,2024年一季度映秀鎮接待游客45.99萬人次,同比增長4.33%。
“這幾年,政府組織我們商戶到專業烹飪學校、川內優秀的民宿和餐飲場所參觀學習,借鑒先進的經營模式,我們的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老地方”飯店老闆胡良兵從1999年開始做餐飲生意,汶川地震奪走了他的心血,重整旗鼓後,經過不懈奮鬥和經營,“老地方”越來越紅火,5年前還在鎮上開了分店。“我們這裡離成都近,走川西環線的游客也可能經過。現在客流量很大,趕上周末兩個店加起來每天至少要接待七八百人。”胡良兵説。
在當地人眼中,基礎設施越建越好,生活日益充實豐富,大家的精神面貌也越發昂揚向上。胡良兵説:“我們得往明天看、往前走,還得多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汶川地震十六周年紀念日之際,桂林理工大學研三學生孔俞淞和朋友們特地將映秀鎮選作行程的最後一站。“這裡山青水美,街道熱鬧,商戶很熱情,我們還吃了美味的夜宵。”孔俞淞用“安寧平凡”形容眼中的新映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