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宣傳部等部門日前印發《四川省加強石窟寺聯合保護工作方案》,明確將結合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建設,優化聯動機制,強化源頭治理,從推進石窟寺保護立法、健全保護管理體系、增強基層管護能力等10個方面,大力提升石窟寺保護管理能力水平。
四川是文化大省,也是文物大省,擁有眾多石窟寺資源。《方案》提出加強石窟寺聯合保護工作的具體舉措,其特色亮點和創新體現在何處?
數量全國領先但中小石窟居多
《方案》指出,石窟寺是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川石窟寺數量眾多、分佈廣泛、題材內容多樣、造像序列完整,蘊含着厚重的歷史價值和獨特的藝術價值,生動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鮮明特色,有力見證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鑒的悠久歷史。
這一論斷有數據為證。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現存石窟寺2134處,數量居全國第一位,超過全國總量(近6000處)的三分之一,其中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1處。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石窟寺保護,全省石窟寺搶救保護、考古研究、展示利用等工作紮實開展,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實施石窟寺文物保護重點項目方面,近年來,中央財政支持四川石窟寺文物保護資金近3億元,四川投入省級文物保護專項資金1000余萬元,重點實施樂山大佛、安岳石窟、廣元石窟、巴中石窟等一大批石窟寺文物保護重點項目。2020年至2024年,國家文物局批復四川石窟寺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項目立項37個,安岳臥佛院、圓覺洞等6個項目納入國家“十四五”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項目庫。
但在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看來,由於四川中小石窟眾多,使得石窟寺保護面臨挑戰。因此,四川此次&&《方案》旨在細化工作內容,進一步大力提升石窟寺保護管理能力水平。
探索中小石窟寺保護利用新模式
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方案》從十個方面提出了加強石窟寺聯合保護工作的相關舉措。
穩步推進管護建設是一大亮點舉措。根據《方案》,四川將結合本土石窟風格和特點,研究形成四川鄉村石窟標識,融入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建設。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一點一策”推進四川鄉村石窟文化公園(景點、微景觀)建設,每年建設1個四川鄉村石窟文化公園、8個四川鄉村石窟文化景點、11個四川鄉村石窟文化微景觀。
“通過着力融入鄉村振興,探索中小石窟寺保護利用新模式。”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四川開展第一批9個縣(市、區)9處石窟寺點位試點建設。目前,第一批試點點位建設已基本完成;第二批點位建設工作已完成專家集中評審、現場考察,初步形成20處建設點位建議名單,擬按程序審定後推動落地建設。
對於石窟寺及石刻保護管理和安全防護,《方案》提出健全保護管理體系、開展巡查檢查行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加強問責追責等。健全保護管理體系方面,將制定全省石窟寺開放管理指南,區分景區、公園、景點和文物保護單位、文物點等,強化開放管護,存在安全隱患的石窟寺禁止開放;建立石窟寺聯合保護“黑名單”,因保護管理不力使本體受到嚴重破壞的列入“黑名單”並予以公布。
配套工作方面,四川已啟動2024年全省石窟寺及石刻專項督查,重點聚焦政策執行、統籌管理、安全保護、專項整治、組織保障等情況。此外,省文物局正在資陽市安岳縣試點開展全縣石窟寺視頻監控系統建設,並將在此基礎上制定全省中小石窟安全防範視頻監控系統技術標準,逐步推動實現全省石窟寺視頻監控全覆蓋。(記者 余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