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橋化工園區一角
在四川廣安經開區,傳統化工業的面貌,正在被重塑;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中排位躍升,在全省10家國家級經開區中排名第3位,創歷史最好成績;新橋化工園區成功擴區,總體規劃面積由1016.7公頃擴大至1805.74公頃,成為全省首批成功擴區的化工園區之一;成功創建“中國綠色化工出口基地”“國家綠色工業園區”等。
近日,“萬千氣象看廣安”主題採訪活動報道組走進廣安經開區尋找廣安經開區發展綠色化工的“殺手锏”和建設“綠色工廠”的發展路徑。
4個“百億”集聚落戶 注入千億“新”動能
當下,廣安經開區新橋化工園區正處於加速建設期,園區內隨處可見建設中的項目。廣安經開區商經局副局長明剛介紹,目前園區落地了4個百億項目。
在利爾化學綠色植保項目建設現場,一條條蜿蜒的管廊和一座座化工裝置縱橫連接、交錯排列,100余名施工人員在各相關控制單元加緊調試設備,為項目早日投産緊張忙碌着。
作為廣安“四個百億”工業項目之一,2022年12月,總投資118億元的利爾綠色植保系列項目落戶廣安經開區,這是利爾化學繼2014年落戶廣安後最大的一次追加投資。
“即將迎來産業升級。”廣安利爾化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榮臻介紹,項目建成後生産除草劑、殺蟲劑系列的升級産品,將提高一倍藥效,從本質上減少用藥量,年産值可達166億元。
“四個百億”項目帶來了“新”的生産力。廣安設地建市以來單個投資體量最大的項目——和邦生物年産50萬噸雙甘膦項目引進先進工藝,採購先進生産裝置,實行全自動化生産,實現高質量、高技術、高效率;誠信新材料鈦系列項目加快建設鹽鹼循環和尾氣綜合利用項目,可實現現有産業鏈副産物和中間産物綜合利用;玖源新材料項目建設年産120萬噸尼龍-66、50萬噸己二胺、50萬噸己二晴等産品生産線,投産後將有效延伸現有産業鏈。
“四個百億”項目帶來了“新”的突破。項目計劃總投資超500億元,全部建成投産後總産值超1000億元,助推廣安綠色化工産業躋身千億級産業“俱樂部”。
目前,廣安經開區已入駐誠信化工、玖源化工、利爾化學等28戶化工企業,企業“串點成線”,實現隔墻採購、隔街銷售,形成了綠色化工、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儲能3大産業鏈條,構建起較為完善的綠色化工産業生態。
減碳增加産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在化工企業集聚的廣安經開區,如何向“新”向“綠”而行?
走進玖源化工,看到的是滿眼綠色,聞到的是清新空氣。乾淨整潔的廠區,既有十足的工業氣息,又有院落式的景象。
在廠區生産樓中控室,20余個監控頁面輪流切換,24小時對各個作業環節進行在線“電子”監測。以實行網格化監管為例,近些年,追求綠色發展的玖源化工連年拿出銷售收入5%左右的資金,用於環保監測、技改、治理。
“2022年底,我們在醇氨裝置綜合節能技術改造這一項,就投入4000多萬元,進一步降低了資源消耗。”廣安玖源化工有限公司黨辦主任傅元松介紹,持續加大的環保投入助力企業實現良性發展。去年,企業實現産值20.1億元。
走穩“綠色”路,老牌企業有好招,新興翹楚出實招。四川聖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聖效科技”)副總經理許峰給出一個數據:“作為精細化工企業,綠色發展體現在節能減排上。我們的環保安全投入,達到了整個投資的30%。”
在進行生産線建設時,聖效科技同步考慮包括廢氣治理裝置、廢水處理系統等環保設施,採用低排放、高自動化的生産設備,確保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産和使用。通過循環利用,每月污水排放量從上千噸下降至幾百噸。
廢水、廢氣回收利用,二氧化碳減排、餘熱變寶再利用……在廣安經開區,多家企業都在生産流程上精細化升級。在循環利用上,以誠信化工、利爾化學、玖源化工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向原本只有投入沒有産出的環節要收益。
環保優先,這不僅是化工企業對自身的要求,更是廣安經開區對綠色化工産業的要求。廣安經開區通過建立化工項目准入退出機制、規劃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加強園區企業安全監管等方式,讓企業規模和環保互相成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