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四川 > 正文
2024 02/1210:44:06 來源: 四川日報

梨園盛會緣何青睞德陽?

2024-02-12 10:44:06    來源: 四川日報
字體:
分享到: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4年春節戲曲晚會上,原創戲舞融合三星堆文物元素,展現青銅“神鳥”、大國重器“鐵鳥”、象徵生態文明的“候鳥”。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供圖

  2月1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4年春節戲曲晚會在央視綜合頻道和戲曲頻道並機首播。醒目的三星堆面具、精美的綿竹年畫、誘人的中江掛麵等,向觀眾展示此次晚會錄製地——德陽的文化魅力。

  梨園盛會緣何青睞德陽?作為“川劇之父”李調元的故鄉,德陽近年來如何推動包括戲曲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記者一探究竟。

  大戲根植於瑰麗的歷史和厚重的城市文化

  “歌舞之興,其始於古之巫乎?”近代學者王國維提出中國戲劇源於巫覡的觀點。沿着這一假設觀德陽。境內三星堆遺址,“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有學者分析,三星堆青銅人像很可能是當時從事祭祀的巫師。戲曲的萌芽,或已藏在數千年前古蜀先民的生活中。

  “創意戲曲舞蹈《夢回三星堆》通過戲曲融合舞蹈並結合三星堆文物元素和《山海經》神話,依次展現了古蜀文化的‘神鳥’、代表三線建設和大國工匠精神的‘鐵鳥’、象徵生態文明的‘候鳥’。”晚會總導演董藝介紹,為更好地展現站立在三星堆青銅神樹上的“神鳥”,節目組邀請了京劇尚派傳人周美慧參演,還原出神鳥能歌善舞的狀態。

  德陽這座城市厚重的工業基因,也為整&晚會提供了創作靈感。

  德陽因三線建設而立市興市,孕育了無數國之重器。為展現、傳承、弘揚三線建設給德陽帶來的精神底蘊,節目組選用總台首屆青年京劇演員大會武生組最佳表演演員周恩旭演繹“鐵鳥”,用硬朗的武戲演繹德陽這座城市的工業內核。

  三國文化是中國傳統戲曲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源泉,而德陽擁有白馬關龐統祠、諸葛雙忠祠等多處三國文化遺存。歷史畫卷活化《三國英雄傳》將四川特色的非遺項目綿竹年畫與戲曲中長演不衰的三國英雄形象相融合,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將三國英雄人物形象活化。 “這樣的一個‘綁定融合’,對於晚會拍攝錄製來説是非常好的一個選擇。”董藝説。

  大戲在保護與發展中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2月11日晚,德陽玄珠湖畔,德陽燈會現場各式各樣的綵燈吸引眾多游客。距此不遠處,之前為錄製總台戲曲春晚而搭建的舞&被保留下來。

  一座舞&的留用,恰似一種隱喻,象徵這座城市的文化傳承。

  傳承,在藝術作品中。在晚會舞&上,除了戲曲名家登&亮相,也有不少萌娃出場。《一脈相傳》中,就有德陽市岷山路小學的學生參與演出,一招一式有模有樣。

  “我們學校在設立戲曲興趣社團、開發戲曲教育資源、營造戲曲文化氛圍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戲曲,在孩子們心中埋下傳承的種子。”該校老師李桃説,很多學生能唱幾段經典劇目、表演幾個戲曲動作。

  傳承,在基層“土壤”裏。德陽廣漢市高坪鋪古鎮劇場,漢劇傳承人、廣漢市川漢劇團團長王松這兩天和團員們忙着春節期間的演出。

  作為200多年前從陜西漢中傳入的劇種,廣漢漢劇幾經演變,形成唱腔優雅、形式多樣、劇目眾多的特點,在四川戲曲藝術中獨樹一幟。看到總台戲曲春晚中那些唱念做打有模有樣的娃娃,王松更多了一份信心,“越來越多年輕人重視這門藝術,能唱幾句、表演幾段,甚至完成一些小劇目演出,我們很滿足。”

  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參演戲曲春晚的四川省川劇院院長陳智林説:“藝術家匯聚德陽,説明中國戲曲是一脈相承的,能夠美美與共,讓民眾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給大家的愉悅。”

  大戲在破壁融合、聯名跨界中不斷出圈

  當晚節目中,地域特色秀演《巴適得板》讓人眼前一亮。四川籍歌手李斯丹妮&&,《巴適得板》將流行音樂與傳統藝術融合,不僅能吸引流行音樂愛好者和戲曲票友,還能讓更多觀眾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參演該節目的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肖德美認為,戲曲走進新時代,既要堅持守正,傳承傳統功法技藝,也要不斷創新,具備現代意識,通過年輕化、時尚感的表達方式,讓更多人了解戲曲魅力。

  晚會破壁融合的背後,是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和不斷創新傳播方式。“融入當地文化符號和運用科技手段,是晚會的兩大特色。”董藝&&,希望通過創新藝術表現形式和技術處理方式,更好地展示傳統文化,讓觀眾看到戲曲藝術的創新性發展。

  既有破壁融合,也有聯名跨界。晚會現場,記者注意到,年畫桌布、扇子、抱枕等來自德陽的文創産品紛紛亮相,還有不少非遺傳承人通過鏡頭向觀眾展示川劇盔帽、德陽糖畫等多種製作技藝。

  晚會中亮相的“川蜀小堆”民俗系列特供版“德藝YANG YANG”,以三星堆博物館館藏青銅縱目面具與獸面具為原型,搭配變臉等傳統戲劇文化元素,讓戲曲藝術以創意時尚的方式走近大家身邊。

  “德陽得天獨厚的文化優勢,為晚會的跨界融合和文化展示提供了諸多靈感。”董藝介紹,綿竹年畫、木偶表演等元素,是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符號,以觀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穿插於晚會之中,既能展現德陽文化特色,又能營造喜慶熱鬧的節日氛圍。(記者 曹凘源 薛維睿 侯衝)

【責任編輯:徐夢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