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月30日電(記者袁秋岳、唐文豪)夜幕降臨,成都華西壩大學路上暖橘色的路燈亮了,映着道旁的梧桐樹和青磚小樓,行人往來,影影綽綽,仿佛在歷史與現代之間穿行。
華西壩是成都人心目中響噹噹的文化地標,大學路原本是建校於1910年的華西協合大學中的一條道路。後來,華西壩越來越繁華,這條道路也成了華西壩的主要街道,被成都人稱作“大學路”。
“百年來,這裡沉澱下先進理念與學術交融的人文歷史故事,這片土地盈滿靈氣,充滿生機。”華西醫科大學(現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退休員工金開泰説。金開泰現已86歲,在過去20餘年間,他收集整理了大量與華西壩相關的歷史資料。
在2019年啟動的華西壩大學路城市更新項目中,關於這段歷史的老照片、動人故事以及舊址標識被重新生動地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如今,“更新”後的大學路化身為一座露天的“街道博物館”,利用標識系統,將大量考證後的圖片、文字等史料融入露天的文化展陳,充分利用圍墻、地磚、樹池等街巷邊角地,打造了一條可閱讀、可互動、可體驗的展覽漫步道,引導過往行人在行走中閱讀、感知華西壩歷史。
這是1月19日拍攝的大學路。新華社記者 唐文豪 攝
“華西壩至今尚保留着由志德堂、萬德堂、懋德堂等組成的中西合璧的老建築群。”武侯區公園城市局工作人員焦澤飛介紹,華西壩大學路城市更新項目以這些資源為核心要點,深入挖掘片區歷史文脈,通過“保護利用+場景展現”等方式,構建華西壩歷史文化展示脈絡,為城市傳統歷史文化的保護、活化與傳承賦能。
此外,街道從建築色彩構成、特殊構建,如屋檐、鬥拱等方面展現華西傳統建築特色元素,凸顯區域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讓大學路與百年華西校園風貌保持和諧一致,重現老成都們記憶中的華西壩。
“這個樓是我們小時候經常耍的地方,一直就是這個樣子。”一位居民指着校園裏的一棟老樓熱情地向記者講述,這裡以前高墻一圍,走在路上根本看不見裏面,如今,原有的磚墻變成了透明玻璃,路過之人都能看到校園裏的風景。
這是1月19日拍攝的大學路,原有磚墻變成了透明玻璃,墻內是現在的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新華社記者 唐文豪 攝
彭曦在位於大學路盡頭的金蘋果龍南小學做語文老師,是這條路上的新成員。她初來時,這裡正在打圍,她看著圍擋一點點拆除,翻新的街道一段段露出,呈現出如今的樣貌。這條街成了她和同事們日常放鬆的好去處,也變成了小學生的“活教室”,彭曦會帶着孩子們來觸摸刻在墻上的文字,講述地磚上的歷史故事,看住在新院落裏的老居民們遛鳥,喝蓋碗茶……
“這條街道把華西壩的古往今來鐫刻在了空氣中,讓孩子能在自己生活的環境中去感受真實的歷史,是難得的資源和珍貴的體驗。”彭曦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