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委社治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依託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構建“15分鐘社區幸福生活圈”試點方案》,提出2024年底前,基本完成100個“15分鐘社區幸福生活圈”試點建設,其中成都高新區、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每個街道1個,天府新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溫江區、雙流區、郫都區、新津區各3個(鄉村地區至少1個),成都東部新區及各郊區新城各2個(鄉村地區至少1個)。
“15分鐘社區幸福生活圈”的概念如何界定?《方案》指出,立足街道、社區尺度,在步行(城市區域)或騎行(鄉村區域)15分鐘的空間範圍,依託功能整合、空間複合的1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和N個靈活散點布局的小區、樓宇、廠區等服務點,統籌配置黨群服務、養老托育、家政便民、健康服務、體育運動、文化休閒等民生關切服務,優先和重點提供急需緊缺服務,逐步補齊其他服務,建設全齡全時融合多元功能的城鄉基本生活單元。
建設主體是誰?《方案》明確,各鎮(街道)作為試點主體,按照“一鎮(街道)一策”推進實施。各區(市)縣結合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等相關工作,統籌推進本區域內試點工作。市級相關部門負責加強業務指導和政策支撐。
具體如何推進?建設“一站式”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需注意落實每百戶居民擁有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築面積平均不少於30平方米要求,支持有條件的地方不少於80平方米。
建設“一步式”N類社區綜合服務點,以鎮(街道)為主體,對前期梳理的資源進行系統安排,針對小區、樓宇、廠區、社區公共空間、居民“家門口”閒置低效空間等因地制宜開展“嵌入式”服務;同時精準匹配各年齡段人群需求,優化提升黨群服務、政務服務、生活服務三類服務功能,分類形成服務清單;提升多元主體協同效能,培育社會企業、商居聯盟等市場力量,社會組織、居民自組織等社會力量,各行業專業人才、社區工匠等志願力量,動員多元主體參與;提升智慧賦能水平,依託天府市民雲社區頻道建設“15分鐘社區幸福生活圈數字地圖”,支持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基於服務業態開發線上應用場景。(記者 吳亞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