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兩位授課教師站在詩人杜甫的茅屋故居前,以遠程連線方式,邀請南非的華裔青少年一起朗讀杜甫的詩句。11月25日,由成都市地誌辦、國家開放大學華僑學院共同主辦,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薛濤紀念館支持的“從詩人眼裏感知成都”雲直播課堂在成都開講,線上線下共計30余名海外華裔學生參與課程,共同感受中華詩詞文化之美,探尋詩意成都。
“從詩人眼裏感知成都”雲直播課堂截圖畫面。
據介紹,“從詩人眼裏感知成都”雲直播課堂是“方志文化走進僑心”系列活動之一。此次雲直播課堂共開展2門課程,由國家開放大學華僑學院教師聯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講解員、薛濤紀念館講解員搭檔授課,依託華僑學院“開放大學國際中文教育雲&&”,通過跨國直播互動課堂的方式,帶領海外華裔青少年“雲游”成都,感受富有成都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國家開放大學華僑學院教師、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講解員在茅屋故居實景授課。
“優美的古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成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李白、杜甫等文化大家從來都不吝筆墨地讚美成都,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詩詞。”據國家開放大學華僑學院教師介紹,通過雲直播課堂與海外華裔一道感受經典詩詞之美,是華僑學院以“互聯網+”模式高質量推進海外華文教育,講好中國故事的生動縮影。本次雲直播課從杜甫、薛濤與成都的故事引入,將課堂“搬進”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和薛濤紀念館,與南非的華裔青少年一道“從詩人眼裏感知成都”。
“成都方志文化海外交流合作單位(南非)”在開普敦掛牌。
除開展雲直播課堂外,“成都方志文化海外交流合作單位(南非)”在開普敦掛牌。“此次與國家開放大學華僑學院聯合開展‘從詩人眼裏感知成都’雲直播課堂等系列活動,是成都市地誌辦繼成都方志文化海外交流合作單位成功落地荷蘭、新加坡、法國之後,持續推動成都方志文化‘走出去’的一次有益探索。”成都市地誌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成都市地誌辦將繼續以建立成都方志文化海外交流合作單位為橋梁,秉承“傳承文化基因、賡續成都文脈”理念,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巴蜀特色、體現中國精神的優秀文化,助力四川高水平對外開放。
成都市地誌辦贈送的地情書籍。
活動當天,成都市地誌辦還向開普敦華星華教中心圖書館贈送了《成都精覽》(英文版)、《成都風物》(英文版)、《成都年鑒》(英文版)、《新説四川方言》(上、下)等地情書籍。“近年來,成都市地誌辦致力於地情資源開發利用,推出了《成都精覽》、《成都風物》及‘成都風土人文叢書’系列等一系列精品地情讀物。”成都市地誌辦相關負責人&&,希望這些書籍可以讓更多海外華裔青少年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天府文化,增強海外僑胞文化認同感。
同學們展示自己的書法作品“成都”。(拼版照片)
“同學們知道古代詩人是用什麼工具把詩歌記錄下來的嗎?”“大家可以打開手中的材料包,我們一起體驗拓印製作。”課程所需的書法材料包、拓印材料包已提前運送至南非當地,學生們親筆寫、親手做,在實踐中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同學們體驗拓印。
“杜甫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希望未來我能有機會去成都,去他生活過的地方看看!”“我很喜歡《新説四川方言》,裏面的四川話十分有趣!”雲直播課堂結束後,學生們紛紛&&有機會一定要到成都,實地探訪這座美麗的城市。
展示課堂拓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