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裏種稻
田邊種花
9月21日現場測産驗收數據顯示
水稻畝産超700公斤
為什麼只配合少量農藥,也能高産?
四川省江油市的幾片試驗田
運用綠色防控技術
在田埂上種滿了各類花草、樹木
看似平平無奇
背後卻隱藏着大學問

9月17日,一棵桑樹上的蜘蛛正在織網,捕食害蟲。新華社記者 楊進 攝
害蟲天敵的“小倉庫”
“大家種糧食都想著怎麼防蟲
而我栽種這些花草、樹木
是想著怎麼養蟲!”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彭雲良
指着身邊的桑樹説道
它們有着多年生、營養豐富的特點
在地裏沒有農作物的時候
依然吸引着各種蟲子
形成了一個“小生態圈”
可幫助害蟲天敵們度過農田空閒期
和食物匱乏的“寒冬”

寄生蜂的“加油站”
紫花苜蓿、三葉草這兩種花卉
也有着多年生的特點
它們花期長
甚至終年開花
可為寄生蜂們提供源源不斷的蜜源
只要有這些寄生蜂等害蟲天敵“守護”稻田
螟蟲、稻苞蟲等水稻害蟲就不會氾濫

9月17日,稻田邊的月季(左邊)和苦荬菜(右邊),在美化環境的同時,它們可以吸引各類昆蟲,豐富田間生物多樣性。新華社記者 楊進 攝
彭雲良介紹
像田埂上的千里光、蛇床子、鬼針草等野花
不僅可以為青蛙、步甲、蜘蛛等害蟲天敵
提供隱蔽、繁育的場所
還可以招引各類昆蟲
給害蟲天敵們“加餐”

9月17日拍攝的正在蠶食水稻的“螟蟲”。 新華社記者 楊進 攝
“螟蟲”俗稱“鑽心蟲”
成蟲繁育能力強
各齡期幼蟲對水稻的每個生長期
都會造成嚴重的危害
一隻幼蟲往往就能破壞一株水稻

9月17日拍攝的稻田邊聯排種植的香根草。新華社記者 楊進 攝
農田“衛兵”
“田邊聯排種植的香根草
就像綠色的‘衛兵’圍繞着農田”
彭雲良指着試驗田説
外面飛來的“螟蟲”成蟲會被香根草吸引
它們偏愛在香根草上産卵
孵化出的幼蟲啃食香根草後
會被其特殊的殺活性抑制發育
從而無法變為成蟲

9月17日,彭雲良在田中展示不同水稻品種的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 楊進 攝
彭雲良&&
農田生物多樣性越豐富
互相剋制的物種越多
生態穩定性越好
今後
研究團隊還將在農田邊試種本土中藥材植物
測試其融入農田“小生態圈”的能力
“以藥制蟲”助力百姓穩産增收
“稻田種花”
通過生物治蟲方式
維護稻田生態系統平衡
在提高糧食産量的同時
將“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落到實處
真正做到綠色生態種糧
策劃:齊慧傑 楊三軍
監製:胡國香 周相吉
終審:何險峰
統籌:牧小湘
記者:楊進
視頻:楊進 陳翼鑫 張馨月(實習)
設計:王宇軒 呂梓源(實習)
編輯:陳倩 馮筱晴
學術支持: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 彭雲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