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309/0617:47:06
新華網

夯實農業社會化服務基礎 四川遂寧加速打造“天府糧倉”樣板區

信息2023-09-06 17:47:06
字體:
分享到:

  近年來,遂寧把農業社會化服務作為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遂寧樣板區的重要抓手和牽引力量,通過健全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模式、強化要素保障,蹚出了一條“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新路徑。

  健全服務體系

  夯實農業社會化服務基礎

  蓬南鎮農業社會化服務站站長、蓬南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鄒璐介紹,農業社會化服務站設立在鎮農業服務中心內,主要負責統籌全鎮農業社會化服務資源,對接服務市場需求,規範服務行為,協助解決服務糾紛等。

  農業社會化服務站是遂寧縣、鄉、村三級服務體系其中一環。

  “三級服務體系由縣級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鄉農業社會化服務站(點)、村農業社會化服務協辦員構成。”遂寧市農業農村局農經站站長余夫介紹,縣級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設立在縣級農業農村部門,鄉農業社會化服務站設立在鄉鎮農業服務中心,並將轄區內農業社會化服務負責人納入其管理人員。

  在服務體系建設方面,遂寧還做了新的探索。綜合地形地貌、主體分佈、糧食産量、耕地總量、特色産業等,在全市設立了21個區域性“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同時,以區域服務中心為重點,統籌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農業生産提供農資供應、育苗育秧、統防統治、機播機收、代烘代貯、加工流通等社會化服務。截至目前,已培育出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1271個。

  創新服務模式

  助力農業增産農民增收

  遂寧市射洪市仁和鎮張王村近年來以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為主體,通過推行“一托”“三集中”“一聯”的“131”土地居間服務模式,不僅讓全村2631畝土地實現應種盡種,還讓村集體、農戶實現多元創收。

  據張王村黨總支部書記任彬介紹,所謂“131”土地居間服務模式,即以村聯合社為主體,按“群眾自願、托地不托權”的原則,進行土地託管。村聯合社將託管的土地,通過宜機化改造、調地等方式,實現土地集中連片,再按村集體兜底耕種一批,引入業主流轉一批的方式進行分類經營。

  與此同時,村聯合社還依託射洪市酒糧基地先行區,建立集耕種防收、烘乾、加工、包裝、保鮮冷藏和電商物流為一體的全産業鏈服務中心。並成立勞務公司,對農戶進行技能培訓,就近就業推薦等。

  “農戶託管土地後,既有土地流轉收入,又能獲取集體經濟成員土地託管産業發展分紅,還能隨時承兌應季新糧,更能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任彬説,2022年,村集體收入達到109萬元,村民分紅25萬元。

  “土地託管入股分紅,加上每月工資,一年下來能掙上將近6萬元。”在村上農産品全産業鏈服務中心上班的王統才扳着指頭算了一筆經濟賬,以前自己種地,雖然支出成本不高,但生産效率低、規模小,一天忙到晚不説,還掙不到錢。

  探路農業社會化服務,遂寧還有更多的探索正在進行:安居區的“三地共管”農業生産大託管、大豆聯村託管服務模式;蓬溪縣的水稻生産整村全程託管……

  農業社會化服務已然成為促進農業節本增效、農民增産增收有力的措施。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遂寧全市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達264.75萬畝次,服務營業收入1.46億元,服務帶動小農戶17.5萬戶,戶均增收200元以上。

  強化要素保障

  為服務“主力軍”排憂解難

  “從進入夏收開始,合作社業務就接連不斷。”遂寧市安居區巧農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彭巧介紹,自去年嘗到了農業社會化服務帶來的甜頭,今年4月,他果斷再次通過“農擔貸”貸款100萬元,新添置了烘乾機、收割機等農機設備。

  彭巧所説的“農擔貸”是遂寧為解決破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而設立的鄉村振興農業産業發展貸款,按照“政府+合作銀行+擔保公司”的模式運行。同時,配套設立了鄉村振興農業産業發展貸款風險補償金,按風險補償金、合作銀行、擔保公司,以3:3:4的比例承擔風險。除此之外,政府還給予貼息扶持的利好政策。

  “得虧這100萬元的貸款,要不然有活也幹不了。”彭巧一邊説着,一邊翻看今年的業務情況,盤算了一番,“預計今年營業額能達到近700萬元。”

  據了解,巧農合作社自2012年成立至今,除了得到政策性金融支持外,還享受到了市、區財政專項資金支持,政策獎、補福利。彭巧本人也通過遂寧開展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農機工匠”培養計劃等,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

  如今,巧農合作社已成為省級農機研發應用推廣應用場景之一。2020年,彭巧個人被評為農業農村部、四川省農業廳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

  同時,為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服務能力,遂寧從資金投入、人才培養、科技支撐等要素保障方面做足了功課。

  在投入保障方面,建立了以財政資金為引導、服務組織投資為主體、金融機構貸款和社會其他投資為補充的投入機制。在人才保障方面,鼓勵農技人才入鄉幹事創業,並實施農機人才培育行動,新型經營主體培養。在科技支撐方面,與科研院所和農機公司合作,廣泛推廣適用機械化作業的新品種和先進農機具。

  據統計,近三年來,遂寧已累計財政投入1.5億余元,金融貸款投入11億元,引導社會資本投入5億余元,農機具保險投入1000萬元,提供近10億元風險保障。培訓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3000餘人,培養“農機工匠”等技能人才3萬餘人。研發改造適用遂寧丘區專用耕收機具4種,突破關鍵技術10項,獲得實用新型技術專利6項。

來源: 遂寧市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徐夢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