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汛期以“非常舉措”攔蓄洪水的武都水庫。記者 吳聃 攝
一線探訪
8月1日上午,小雨轉晴後,武都水庫水面泛起粼粼波光。看著充盈的水庫水位,綿陽市武都水庫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吳立學心裏的一塊石頭落了地。
“上月兩場降雨,來得太是時候!”吳立學説。7月中下旬,我省迎來兩場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受此影響,包括涪江在內的多條江河發生明顯漲水過程,也讓武都水庫抓住機會攔蓄了大量洪水。
多年來,每逢汛期,涪江上游有強降雨,武都水庫的第一要務是放水,即騰出庫容迎接洪水。但面對今年主汛期的強降雨,武都水庫為何要忙着“攔蓄洪水”呢?
水庫“喊渴”
在保障防汛安全前提下 多出來的洪水全部被留在庫區
往年,隨着7月進入主汛期,武都水庫的重中之重就是防汛。
“今年7月以來,我們水庫還沒有泄過洪,這在以往很少見。”吳立學介紹,由於今年入汛後持續乾旱少雨,武都水庫一直“喊渴”,再加上今年春灌供水,到了7月10日,武都水庫水量僅為2.8億立方米,大大少於常年平均值。
其實,不僅是武都水庫,今年1—6月,我省20座大型水庫水電站蓄水情況總體較常年同期偏少。儘管處於汛期,面臨着不小的防汛壓力,但吳立學和同事們從沒有像今年一樣,渴望著一場強降雨的來臨。
好在7月10日晚至13日晚,我省出現今年首場區域性暴雨,涪江流域上游也迎來強降雨,武都水庫迅速抓住時機蓄水。
“我們提前制定值班值守和增蓄方案,有序攔蓄雨洪資源。”吳立學告訴記者,之所以能夠平穩應對此次強降雨天氣,得益於事前和降雨過程中的精準調度。
在該輪強降雨來臨前,武都水庫當時水位低於汛限水位10米多,有充足的庫容來接納上游洪水。該輪強降雨平均入庫流量達到了800立方米/秒—1000立方米/秒,按照水利廳統一調度,武都水庫讓下泄流量維持在230立方米/秒左右,一方面保證了三台發電機組處於滿發狀態,另一方面又有效滿足了下游灌區的用水需求。
“在保障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多出來的洪水全部被留在庫區。”吳立學介紹,到了7月14日11時,武都水庫蓄水量達到了4.02億立方米,比4天前多蓄了約1.2億立方米水量,為後期灌區生産生活及抗旱用水備足了水源。
包括武都水庫在內,7月中旬的這場區域性暴雨,讓全省20座大型水電水庫累計增蓄約11.5億立方米,7月15日的總蓄水量達到了69.58億立方米,今年的蓄水量首次超過常年同期。
“未旱籌謀”
武引二期今年正式供水 持續蓄水為灌區保供添底氣
眼下,在梓潼縣黎雅鎮蘭花村,大片的水稻即將進入灌漿期。
“這段時間水是關鍵。”梓潼縣興陽軒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在蘭花村承包了300多畝水田用來制種,合作社負責人李永林告訴記者,水稻種植離不開充足的水源,要是在前幾年,他也不敢在蘭花村大面積承包農田。
原因在於,過去蘭花村種植水稻的水源主要依靠村裏的小水庫及大小堰塘,用水成本高不説,水少的時候還要跟別的地塊“打擠”。而今年,由於蘭花村處於武引二期工程灌區範圍內,武都水庫已經正式向這裡供水。
“武引二期工程主體工程已全面建成,今年我們也首次啟動了二期工程灌區的春灌供水。”據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運管中心負責人介紹,武引二期工程灌溉綿陽的江油市、梓潼縣、鹽亭縣,遂寧射洪市,廣元市劍閣縣以及南充市南部縣4市6縣(市)的165.1萬畝農田。
在武引二期工程灌區正式供水前,一期灌區灌面僅有199.2萬畝,整個春灌期間灌區用水量約在4億立方米,但隨着二期灌區正式供水,預計今年整個灌區用水量將達到6—7億立方米。
“考慮到後期可能出現的高溫晴熱天氣,我們必須在主汛期抓住有利時機蓄水。”上述負責人&&,去年7、8月全省出現的極端乾旱天氣,讓大家意識到今年必須“未旱籌謀”。
隨着7月下旬持續向灌區供水,武都水庫水位也在不斷下降。好在7月27日,我省又一次迎來區域性暴雨,武都水庫再次利用上游降雨攔蓄洪水,截至7月31日,武都水庫蓄水量仍有3.65億立方米。
“預計8月涪江來水偏少,後續我們將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利用降雨持續增加水庫蓄水,為後期灌區用水備足水源。”吳立學説。(記者 邵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