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成都8月2日電(吳曉)持續開展“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金秋招聘月”等活動、全年募集不少於3.5萬個就業見習崗位、安排專人為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提供“一對一”針對性服務……近日,四川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了《關於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就加強崗位供給、拓寬基層就業渠道、優化就業創業服務等9個方面提出35條具體措施。
近年來,四川圍繞就業這一“基本民生”,不斷豐富就業政策“工具箱”、擴大就業“蓄水池”、打出推動就業“組合拳”,力促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拓崗位,擴大就業“蓄水池”
“聽家人説宜賓學院有一場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大型招聘會,我就來看看。”前不久,在四川省宜賓市舉辦的一場招聘會上,家住宜賓市江安縣、就讀於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呂章莉一早坐車來到了現場,“企業確實比較多,我傾向於文職類的工作。剛才投了一家,我們雙方意向都比較強。”
在宜賓學院舉行的招聘會,吸引了眾多畢業生、在校生參加。新華網吳曉攝
當天,四川省2023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在全省啟動,重點面向2023屆高校畢業生及往屆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將利用100天左右時間,多渠道、大規模、集中式開發歸集就業崗位信息,精準搭建對接&&,助力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作為專項行動的一項內容,宜賓市這場招聘會上,134家企業針對高校畢業生提供了3435個就業崗位。
“本次招聘會我們共發布崗位45個,分為生産工藝類、質量分析類、管理安全類與技術研發類四大類。”宜賓市天宜鋰業主要從事研發、生産、銷售電池級鋰電材料産品。該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總監李小春介紹,今年已經發布60多個崗位,招聘22名畢業生。
在宜賓學院舉行的招聘會,吸引了眾多畢業生、在校生參加。新華網吳曉攝
今年以來,四川各地大力開展促進畢業生就業行動。以宜賓為例,截至6月中旬,宜賓開展了縣(區)長、董事長、局長“三長”進高校和大學生就業創業專場故事會等活動5場次,服務大學生近6000人次。四川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四川已舉辦各類招聘活動1200場次,提供崗位62萬個,達成就業意向7萬人。
《若干措施》在拓寬市場化就業渠道、發揮國企就業促進作用、穩定政策性崗位、拓寬基層就業渠道四大方面提出了若干條具體措施,如:鼓勵民營企業新增吸納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並給予稅費扣減、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社保補貼;擴大國有企業招工規模,對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給予一次性增人增資;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城鄉社區專項計劃”等。
下一步,四川將&&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專項政策,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拓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穩定擴大政策性崗位規模,擴大機關事業單位招錄(聘)、增加國有企業招工、加大基層項目招募等舉措,不斷擴大就業“蓄水池”。
“智匯天府”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專項行動暨2023年成都春季大型人才招聘會現場。(圖片由四川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提供)
提技能,激發學生內生動力
“現在我已經基本掌握了注塑機的操作,還通過了上崗證考試。通過幾個月的見習,我的實踐技能、專業素質各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唐孝武於2022年6月畢業於綿陽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後一直未能成功就業。今年2月20日與特變電工(德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就業見習協議,成為了車間的一名生産操作見習學員。
就業見習是幫助未就業青年積累實踐經驗、增強就業能力的重要手段。據了解,就業見習針對畢業2年內的高校畢業生、16歲至24歲失業青年,通過3至12個月的崗位實踐鍛煉的就業準備活動積累工作經驗、增強實踐能力、促進實現就業。2022年,四川通過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政府投資項目和科研項目廣泛募集,動態開發就業見習崗位5.6萬個。為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四川今年將繼續發揮政府有關部門、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開發就業見習崗位,確保全年募集就業見習崗位不低於3.5萬個。
近年來,針對産業人才供給不足問題,四川深化政校企合作,對大學生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大力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菜單式、項目制等定崗定向培訓模式,實現在校生與在職員工的角色快速轉換。
四川探索直播帶崗,變網絡流量為“引才流量”。新華網吳曉攝
“我們推出了‘啟航工程’,通過和高校合作建立‘訂單班’,實現對人才的精準培養,使學生迅速融入角色、精深技術、錘煉綜合能力。”通威太陽能眉山有限公司校招負責人吳妍晴介紹,“啟航工程”是通威太陽能為應屆畢業生設計的培育項目,旨在選拔出能夠發展為高潛力骨幹預備隊的人才,並通過3年的高密度培養,將行業新人打造成專業人才。“今年6月我們剛和川大錦江學院組建了38人的‘訂單班’,按照往年的數據,最終會有90%左右的學生留在我們企業。”
此外,四川人社部門還與教育部門協作,積極探索“就業-招生-培養”聯動機制,健全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推動高校專業設置、學生知識結構同社會就業結構相匹配,促進人才培養更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優服務,構建畢業生堅強後盾
宜賓市舉辦的招聘會上,30名就業指導專家所在的就業指導專區被學生們圍得水泄不通。“對校園經歷和工作實踐的描述要遵循STAR法則,在對工作情景和任務闡述外,更需要突出你具體做了哪些工作、産生了怎樣的成果。幹過什麼和幹得怎麼樣是兩個概念。”四川輕化工大學管理學院創新創業中心主任汪芳對求職學生簡歷作了詳細“診斷”,從解讀招聘崗位、挖掘個人亮點、提出職業匹配建議、提升面試技巧4個方面進行指導。
“學生在職業選擇上還是比較迷茫,更多地關注工作環境、心情,往往忽略行業、企業未來的發展潛力。”四川省江安縣職業技術學校教師伍強認為,針對部分畢業生“求穩”和“慢就業”等情況,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通過培育積極正向的就業價值觀、組織就業實習實踐活動、組織開展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等方式,引導畢業生積極求職、儘早就業。
伍強正在為求職者“診斷”簡歷。新華網吳曉攝
《若干措施》在優化就業創業服務方面提出,設立就業創業指導服務站;簡化求職就業手續;實名幫扶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強化就業權益維護;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提供專業服務等。
2023年4月,四川省首屆求職能力實訓營師資培訓班開班,從全省21個市州遴選出的56名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參與培訓。為期10天的課程整合了上海、四川、銀川等地的先進職業指導服務經驗,融合全國就業指導實際案例,以突出“實際操作”訓練為特色,沉浸式模擬職場環境,“自助、互助、他助”的學習模式及趣味多樣的實戰活動體驗提升學員就業指導服務認知與實踐水平。
宜賓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學院大三學生胡知鑫是向汪芳尋求指導的學生之一。她希望通過與就業指導老師、招聘單位的面對面交流,明確自己的就業方向,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和能力。“原本對未來的規劃不清晰,對當下就業情況不了解,在經歷多次的就業指導後,堅定了畢業即就業的想法。”
據宜賓學院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夏高發介紹,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是宜賓學院的必修課。在課堂上,指導老師會幫助學生了解企業的崗位需求,進行場景化模擬指導。同時,面向大四學生舉辦求職技能大賽、“助航”就業提升培訓班、就業衝刺夏令營等活動,邀請資深職業規劃專家、本地科技領軍人才、企業高管等進校開展就業創業輔導培訓。
宜賓學院舉辦的求職能力實訓營一角。(圖片由宜賓學院提供)
接下來,四川將持續優化就業服務,開展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推進計劃,密集舉辦“六進校園”“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等系列活動,高頻次組織社招校招,確保就業服務精準高效,構建畢業生就業創業堅強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