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市岳池縣茍角鎮水浮山村,農機手在農技員的指導下機播玉米。(資料圖片)張啟富 攝
小型採茶機深受茶農歡迎。受訪者供圖
近年有何突破
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67%,比2015年提升14個百分點;農機合作社作業面積近2000萬畝,較2015年增長40%,全省農業機械化作業面積已達1.4億畝次左右
面臨什麼挑戰
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主要原因為丘陵山地多、農機研發能力弱、農機農藝融合難
未來發力重點
推進宜機化改造行動,實施農機裝備研發補短板行動,使用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多向發力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
6月29日清晨,成都崇州市道明鎮新華村,一台“大長腿”開進了稻田進行作業。“總共2000畝水稻,3&這樣的高地隙噴藥機4天就能完成一輪病蟲害防治。”崇州糧油儲備公司副總經理楊福明説。
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業機械化是重要支撐。當前,四川大春水稻、玉米從搶種轉為搶管,收割機、播種機、插秧機、無人機等農業機械輪番上陣作業。
近年來,四川農業機械化發展如何?還有哪些挑戰?記者進行了了解。
有突破 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67%
6月底,達州市達川區萬家鎮,綿延的稻田裏秧苗正綠。這片稻田是達川區10萬畝糧油現代農業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久前的插秧季,園區歷經一個重要變化——經過近3年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後,首次實現大面積機械化作業。
達川區是四川糧油主産區之一,全區糧食播種面積常年保持在100萬畝以上。全區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逐年提升,今年已達72.7%以上。
放眼全省,四川農業機械化水平正不斷提升,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67%,比2015年提升了14個百分點,直觀表現為更多的農機、更大的作業面積和越來越多的農機使用戶。
拖拉機、旋耕機、收割機、插秧機、施肥機及植保機……德陽廣漢市金穗豐家庭農場裏,40余&(套)農業機械,涵蓋了當地主要糧食作物小麥和水稻生産所需的全部機械種類。“各類農業機械越來越多,種糧效率越來越高。”金穗豐家庭農場負責人楊萍説,回想上世紀80年代,農場剛起步時,只有一台“紅50”拖拉機。
農業農村廳農業機械化處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展示了一組數據:目前,全省農機總動力突破4900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保有量分別比2015年增長60%、90%;水稻插秧機和糧食烘乾機保有量更是呈井噴增長態勢,分別比2015年增110%、130%;農機合作社作業面積近2000萬畝,較2015年增長40%,全省農業機械化作業面積已達1.4億畝次左右;農機戶達到230萬戶,農機合作社達1350個,分別比2015年增長20%、9%。
有困難 三大原因“放慢”機械化率提升步伐
目前,全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為67%,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農業機械化水平仍有很大增長空間。
為何低?原因主要有三:丘陵山地多、農機研發能力弱、農機農藝融合難。
達州市渠縣瑯琊鎮瑯廟村,是一個典型的丘陵村。種糧大戶余清國種了1300多畝水稻,“很是羨慕平原區,平原田塊大,種糧機械轉得開,我們丘陵山區就要差一些。”
四川耕地有近八成在丘陵山區,地塊小、不規則,不適合大多數農機作業。
一些國內農機企業把視野放到了韓國、日本等國的小微型農機上。“國外小微型農機的確適宜丘陵山區作業,但價格普遍過高,推廣難度較大。”省農機推廣總站站長張小軍説。
引進農機價格高,是否可以自主研發?四川省有不少農業裝備研發科研院校和企業。“但四川農業機械工業基礎比較薄弱。”四川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院長邱雲橋説,小馬力、中低端機具較多,大功率、高品質機具較少;單項應用的農機技術較多,集成配套的農機化技術較少。綠色、智能、複合型農機裝備製造基本空白,缺乏農機頭部企業。
此外,農機農藝融合也不夠密切。農業農村廳農業機械化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經濟作物絕大部分採取間套作,農機農藝融合困難,如茶園、果園行間距和種植密度與現有機械不搭配,“不少經濟作物産業機械化生産才剛剛起步。”
有路徑 打造適宜機械化作業的農田,提高農機保有量
“截至目前,中江縣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7.5%,生産效率提高60%以上,每畝增收380元以上。”近日,德陽中江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機械化股股長常春華向記者展示了中江縣農業機械化的最新成績。
作為丘陵縣,中江是如何提升機械化水平的?
“近年來通過宜機化改造,中江改善了農機通行和作業條件。”中江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縣農田宜機化改造2.5萬畝,改造區內農機通達率達100%。
推進宜機化改造行動,實現丘陵山區農田“小並大、短並長、彎變直、陡變緩”,正是四川不斷改善農業機械作業環境、提升農業機械化的一項重要計劃。
2022年,全省改造宜機化面積8萬畝,建成1000畝及以上宜機化改造項目區31個,項目區大中型農業機械地塊通達率達到100%。
“針對丘陵山區地塊小、不連片的實際,我們還將堅持宜機化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一體謀劃、一體推進,着力消除影響丘陵山地農機作業的障礙。今年將建設全程機械化先行縣10個、先導區100個,加快提升全省綜合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有適宜機械化的農田,還需要足夠的農機。
農業農村廳農業機械化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省正在實施農機裝備研發補短板行動。通過制定機具短板清單和現代農業裝備産業技術攻關路線圖,組建産學研推一體化創新團隊,開展關鍵技術及裝備聯合攻關。聚焦糧油作物生産機械化、丘陵山區機械化薄弱區域和薄弱環節,對丘陵山區適用的農機整機、關鍵部件(環節)作業性能及養殖業、設施種植等裝備的試驗鑒定薄弱環節進行研發攻關。
“接下來,我們將及時發布丘陵山區農機裝備需求目錄,組建産學研用推聯合體,研發適用新機具100&(套)以上。”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説。
同時,四川將通過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行動,培育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持續擴大農機作業面積。全省將打造“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社會化服務中心30個以上。
農機補貼則是提升農機保有量的關鍵。“今年,我們將使用4億元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補貼機具10萬台(套)。以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為抓手,按照‘應補盡補’的要求,支持鼓勵農戶購買中大型、複合型、智能化農機裝備,持續增加農機裝備總量。”農業農村廳農業機械化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既要抓保有量,又要抓作業面。”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四川計劃新增農機裝備20萬台(套)、總動力80萬千瓦,完成機械化作業面積1.8億畝次。(記者 闞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