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四川 > 正文
2023 06/0509:32:20 來源: 四川日報

聯動一二三産業,崇禮鎮因泡菜而興——小菜“泡”出新城鎮

2023-06-05 09:32:20    來源: 四川日報
字體:
分享到:

  眉山市東坡區崇禮鎮,家家戶戶都有泡泡菜的習俗。5月下旬的一天,記者來到該鎮大定橋村,循着飯菜的香味敲開一戶家門。熱情的女主人宋碧英正為午餐忙碌,廚房墻角擺着5個大小不一的壇子。掀起扣碗,撈兩根豇豆、三塊蘿蔔,就能擺出一盤下飯小菜。
  作為“中國泡菜之鄉”的眉山,去年泡菜銷售收入達223億元,市場份額佔全國三分之一,並且遠銷海外。崇禮鎮是眉山泡菜産業核心區之一。對這裡的人們來説,泡菜和生活早已融為一體。一碟泡菜不僅為三餐調味,也在更廣闊的天地裏,烹調着人們的生活,“泡”出一座獨具特色的産業小鎮。

  從小作坊到産業園,“小泡菜”成支柱産業
  十多年前,在天津調味品企業打工的眉山人何艷平,因找不到客戶想要的産品,把家裏的泡菜拿去試了試。無心插柳,收穫一致好評。他萌生一個想法:開發家鄉的泡菜産品,讓家裏的味道走向天南海北。很快,他辭職回鄉,於2010年創辦四川老壇子食品有限公司。
  創業之所以果敢堅決,何艷平説,是看到了眉山泡菜産業的蓬勃發展勢頭,“當時泡菜園區已建起來了,集聚了一些企業,正在大力招商。”
  2006年,東坡區在岷江東岸規劃了工業發展集中區,崇禮鎮是核心區之一。千百年來,岷江是東坡區城市和鄉村的分野,西岸樓房林立,東岸是農田和村莊。
  眉山泡菜産業發跡於上世紀80年代,一些手工作坊開始興起;1991年,眉山李記醬菜廠的創始人李國斌將廠子擴大,組建四川李記醬菜調味品有限公司,按下家族式小作坊升級為企業化生産的啟動鍵;2009年,泡菜城啟動建設,零散的泡菜企業向崇禮鎮周圍聚集。如今,“中國泡菜城”已集聚102家企業。
  因為泡菜産業的興起,小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返鄉創業的何艷平發現,岷江兩岸的風貌差異已經不像兒時那麼明顯,東岸原本是鄉村樣貌的崇禮鎮,現在一座座現代廠房正拔地而起。

  從岷江西岸到東岸,人流匯聚點燃城鎮“煙火氣”
  “咕嚕、咕嚕……”在老壇子公司,一人來高的泡菜罈子像士兵一樣整齊列隊,它們的“大肚子”裏裝着二荊條辣椒、蘿蔔、小黃姜等各種蔬菜,時不時打個“嗝”。壇子裏的“老母水”傳承已有百年,演繹着工廠裏的時間交響曲。
  老壇子公司總經理助理余慶介紹,廠子成立10年來,年産值從200多萬元發展到1.6億元。如今,這裡有500多名員工。其中,九成都是當地和周邊的農民。
  王曉均原本是一名廚師,家在崇禮鄰鎮的農村,走南闖北多年,在成都、眉山等地的餐館都打過工。常年奔波在外,他覺得對家裏有所虧欠,“老大已17歲了,我都沒咋管過。”6年前,小女兒出生,他有了返鄉的想法。一年後,遇上老壇子公司擴大規模招工,他進廠成了1名炒料工,一直幹到現在。
  “每個月4000多塊錢。老婆也在另外一個泡菜廠打工,也有4000元。”去年,夫妻倆在鎮上買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王曉均説,新房子交房後就把戶口遷過來,正好趕上小女兒上學的年齡。小區對面是學校,沿着門口的大路步行15分鐘,就是上班的工廠,不遠處的岷江綠道和公園,是全家人休閒散步的好去處。
  王曉均一家的生活變遷,也是東坡區城鎮化的一個縮影。在“大廠”的帶動下,崇禮場鎮已聚集5萬餘人。

  從種菜到一二三産聯動,“大廠”催生工業旅游新業態
  説起小鎮崇禮城鎮化的過程,還有一類人至關重要。他們就是活躍在田間地頭的種植大戶與合作社組織。他們的出現將農村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也為泡菜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原料,像紐帶一樣,把農業和工業牢牢捆在一起。
  沒有泡菜産業以前,崇禮鎮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農業鄉鎮,農民種蔬菜主要是為了自己食用或就近銷售,靠它致富很難。發展泡菜産業後,走訂單農業之路,既讓泡菜企業有了穩定的原料,也促進了農民增産增收。
  慶源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巫志祥流轉了大定橋村1000多畝土地,涉及近千戶居民。去年,合作社通過訂單制,向泡菜企業銷售5000多噸蔬菜,收入達250多萬元。
  這種一二産業聯動的發展模式,是東坡區基於泡菜産業的特點,推動工業化與城鎮化融合發展走出的第一步,隨着産業和集鎮不斷發展,人流、商流、物流不斷向小鎮聚集,第三産業也應運而生並持續壯大。
  8年前,家住大定橋村的宋碧英到鎮上的超市當起售貨員。“鎮上的超市、餐館、茶樓多了起來,工作選擇更多了。”
  推動與文旅産業融合,眉山還將泡菜産業鏈進一步延伸拓展。“我們推動建成了唯一的泡菜行業國家4A級景區,還建設了唯一的泡菜專業博物館,同時推動形成了從泡菜博物館、泡菜風情街到特色企業生産線的工業旅游環線。”“中國泡菜城”管委會副主任徐義説,今年以來,當地已吸引超3萬人次研學體驗。(記者 寇敏芳 張守帥)

【責任編輯: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