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四川 > 正文
2023 05/2617:07:54 來源: 新華網

蹲點探新村|成都鐵牛村飛來人才“雁陣”

2023-05-26 17:07:54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分享到:

  新華社成都5月26日電(記者葉含勇 董小紅)走進四川成都蒲江縣鐵牛村柑橘生態果園,滿眼翠綠,橘樹上懸挂的“柑寶寶”標識牌引人注目。一棵樹一天一元錢,認養人就可以成為“柑爸柑媽”,生動有趣的認養模式,讓更多人參與到當地生態種植中。

  “柑寶寶”的興起,是鐵牛村近年來吸引“新村民”形成人才“雁陣”,帶動村子蓬勃發展的縮影。

  一方水土養一方柑 “新村民”幹勁十足

  耙耙柑學名“春見”,是柑橘的一個品種。每年12月底至次年3月,是蒲江縣鐵牛村耙耙柑的成熟季。一方水土養一方柑,鐵牛村青山環繞,樹木茂密,再加上雨水陽光充沛,自然孕育出的耙耙柑皮薄肉甜。

  成都蒲江縣鐵牛村一角。新華社記者 邢拓 攝

  每天,黃海英都要到果園看看耙耙柑生長情況。穿著棉布衣服,頭上係著絲巾,腳踩一雙平底運動鞋,這位曾經在上海工作的金融業白領,如今滿身鄉土氣息。

  “最開始來這兒,是想找個養老的地方,來了後發現,鄉村大有可為,我幹勁十足。”黃海英笑著説。在城市高樓大廈裏忙碌了十多年的她,三年前因一次朋友邀約來到這兒,就被這裏吸引,並嘗試著留下來幹點事。

  鐵牛村“新村民”高曉欣(左)和黃海英(右)在一起商量村裏産業發展。新華社記者 邢拓 攝

  在她的帶動運營下,“醜美阿柑”品牌創立,生態農人培訓計劃拉開帷幕,親子課堂、“鐵牛大講堂”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也在村裏興起……

  村裏産業原本較薄弱,經過她和一群“新村民”的經營,如今,村裏已經培育出5家公司、2個公益機構和1個村級聯合體,專注有機種植、人才引進培養、生態農業發展等多個領域。

  “前不久,我丈夫也帶著孩子從北京來了,一家人都決定留在村裏。”黃海英説。

  老村民有新鮮感 “新村民”有歸屬感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目前,鐵牛村已從北上廣深引進60多位常住“新村民”、300多位“候鳥”型“新村民”,他們聯動當地村民,形成了規劃建設、創意設計、運營管理、文化藝術、生態農業等10多個人才組團,在尊重村子現有生態布局基礎上,巧妙提升鄉村生態價值、生産價值與生活美學,逐漸把一個原本偏僻落後的小村莊變成了引領鄉村振興的明星村。

  在“新村民”帶動下,鐵牛村耙耙柑生態種植基地擴大到了40畝,不少本地村民“回流”,村集體經濟蒸蒸日上。

  29歲的村民曹彬洋此前在外地打工,看到村子的變化,就決定回來,在“新村民”開辦的餐廳做了一名服務員,跟著來自上海的主廚團隊學習制作節氣素食。如今,他已成長為餐廳主理人,參與策劃運營。“每天幹完活,騎車10多分鐘就到家了,工作內容很有挑戰性,比在外面打工有趣多了。”曹彬洋説。

  老村民體會到新鮮感,“新村民”也有了歸屬感。

  “90後”的高曉欣曾在廣州上大學,後輾轉到北京、上海工作生活,如今扎根鐵牛村,成了黨委副書記。不僅如此,她還是村裏的“金牌講解員”,村裏大事小事如數家珍。

  高曉欣在整理村裏種植的生態農産品。新華社記者 邢拓 攝

  “在城裏工作,我就像一顆小小的螺絲釘,村裏雖然很多事情需要花更多精力,比較辛苦,但看著村子一點點在改變,很有成就感。”高曉欣説。

  鄉村生活氛圍踏實又溫暖

  山水相融的小村莊,隨處可見鬱鬱蔥蔥的參天大樹,各種野花盛開在路邊……村子變美了,産業起來了,來旅遊參觀的人多了。在高曉欣的帶動下,鐵牛村組織了一支村民宣傳隊,很多本地村民成了導鑒員,負責給遊客講解當地風俗民情。

  “70後”本地村民鄒莉就是一名導鑒員。現在,她不僅憑著這份家門口的工作,一個月收入三四千元,還利用插花手藝,在村裏開課教遊客插花,有一份額外收入。

  “鄉村要發展,需要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人才,我們在逐漸搭建一個鄉村人才發展平臺,吸引更多新村民留在這兒。”黃海英説,搭建鐵牛村人才“雁陣”,不僅靠優美的田園風光和逐漸紅火的産業,也要靠充滿人情味兒的鄉村生活氛圍。

  黃海英説,在村裏,“新村民”需要輪流為大家做飯。一起下廚,一起採摘耙耙柑,一起看露天電影……在新老村民的互動中,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讓他們感到踏實又溫暖。

  “在村裏,每一天都很長,因為這裏的風土人情讓人放松從容,每一天又很短,因為有很多規劃和想法要實現,覺得時間不夠用。這樣的日子充實有盼頭。”高曉欣説。

【責任編輯: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