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風團在成都世園會主會場招商展示中心參觀採訪。楊柳 攝
2020年5月6日,成都東部新區正式掛牌成立。國家向西向南開放新門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成德眉資同城化新支撐、新經濟發展新引擎、彰顯公園城市理念新家園的藍圖初現。三年來,成都東部新區的建設有何成效?未來有何期待?
5月17日,為期兩天的“城見·未來”成渝地區主流媒體采風活動落下帷幕。其間,采風團走進成都東部新區,感受“未來城”的發展與變化。
探索
多個“首創性”項目落地
5月16日,站在民航科技創新示範區A地塊,民航二所總工程師吳宏剛指着對面一處正緊張施工的工地介紹:“這裡將建成150米高的國際會議中心,未來將成為成都東部新區最高的建築。”
2020年9月,民航科技創新示範區項目一期在成都東部新區開工,主要建設包括16個研究中心在內的民航工程技術創新基地,以及包含模擬驗證機場在內的民航科技創新示範驗證中心,實現多個具有突破性、首創性的探索。
“模擬驗證機場包括1200米的跑道、滑行道、停機坪航站樓等。”吳宏剛介紹,模擬驗證機場主要用於大量地面科研的驗證,如飛機地面的滑行引導、場面監視的雷達、通信設備的運行等。
示範區內還有一系列實驗&&。如國內首套針對10米翼展無人機及輕小型航空器進行特殊環境試驗的氣候風洞,可以模擬多種自然環境,有效提升無人機安全運行和服務水平。
同樣創新的,還有天府國際賽道。“為倡導‘環保’理念,我們想運用低碳瀝青來鋪設賽道,同時力爭建成國內第一條全智能化的‘智慧’賽道。”成都銘泰賽車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傑説。依託天府國際賽道,未來這裡還將打造汽車元素主題公園。屆時,天府國際賽道將同時具備賽車競技、汽車商貿、互動娛樂等功能,開創國內“賽道+”的商業模式。
融合
把城市融入自然生態環境中
午後的龍馬湖公園,代表“山水簡州”的線條型建築極具風格。
“在龍馬湖中央活力區,無地面道路分割公園,居民從街區可自然步行到公園;實現機動車入地、人車分層,地面慢行……”工作人員向采風團介紹了公園“無邊界、無車島”理念。
不光這裡,“融合”也體現在其他方面。作為2024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主展館的所在地,成都東部新區抓住機遇,進一步完善“城園相融”格局,利用世園會園區構建空港片區公共綠心,通過多種形式與城市銜接,加速構建藍綠交織的公園體系,在空間上實現園城的聯動融合。“這次世園會有‘園藝與自然融合’理念,整體規劃時,幾個核心建築的設計與選擇充分與地形相結合,盡可能保留原始地形和原生植物。”成都園藝博覽運營發展有限公司工程建設部現場代表鄭生中説。
成都東部新區將按照“組群式”布局城市空間形態,把城市融入自然生態環境中,形成“2個城市組團+5個産業功能區+108個未來公園社區”的發展格局。
連接
因地制宜發展臨空消費産業
3月26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口岸正式開放。同時,位於機場北側的成都天府國際空港綜合保稅區也即將完工。作為四川省首個空港型綜合保稅區,成都天府國際空港綜合保稅區將鏈結國內國外市場,集聚外向型産業資源。“每天大概有12萬人次的客流量;貨運方面,每天航班在980架次左右。”成都東部新區航空和口岸經濟局綜合處副主管符佳毅説,成都東部新區將聯動簡陽建設成都國際門戶樞紐功能承載地,發展臨空消費産業,以多種形式吸引客群。
從地理位置上看,成都東部新區連接着以成都、重慶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是推動成渝相向發展,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實施的重要支撐;從産業集群來看,成都東部新區位於産業帶核心位置,是助推成德眉資同城化的重要載體。
從建立之初,成都東部新區就瞄準發展“新産業”,建設“新城市”,發揮自身獨特優勢,不斷強化核心競爭力。
“目前,成都地鐵18號線全線投運,成渝中線高鐵簡州站即將開工,成宜高鐵即將建成,成都第二繞城高速、成都都市圈環線高速、天府機場高速、成安渝高速等已經通車運行。”成都東部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一條條逐漸建成的道路,一個個火熱進行的項目,隨處可見的公園與綠地……成都東部新區的“建設進度條”正在全力加載中,一座産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未來之城”正蓄勢騰飛。(青純 記者 蒲南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