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四川 > 正文
2023 05/1610:44:41 來源: 四川日報

資陽市6年多堅持 從“無中生有” 到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口腔産業聚集地

2023-05-16 10:44:41    來源: 四川日報
字體:
分享到:

中國牙谷科創園。記者 盧春陽 攝

  5月12日,在四川牙易在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總倉裏,工人們正在忙碌打包。這些印着“中國牙谷”的包裹,將發往全國各地乃至海外。
  “中國牙谷”的發展方位在哪?在成渝中線腹地的資陽高新區。這裡雖然只有6平方公里,建成區僅2平方公里,但卻是四川單位面積産值最高的區域之一:自2016年10月啟動建設以來,6年多時間裏,匯聚了106家口腔企業;2022年産值達到30億元,比2021年增長50%,是2020年的2倍多。如今,10余棟4層高的産值“億元樓”分佈其中。
  “中國牙谷”的時代方位又在哪?年産隱形矯治器5500萬片,産量全球第一;口腔産業中的4大類設備、5大類材料品類齊全,産業鏈完整度全球第一;這裡生産的203個産品,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長為全國最大的口腔産業聚集地,是全球口腔産業鏈上舉足輕重的一環……
  地處川中丘陵地區,又缺乏産業基礎,如何從“無中生有”,到打造成為與歐洲、北美、日韓比肩的全球口腔産業“第四極”?近日,記者來到“中國牙谷”,近距離觀察從一顆牙齒開始的高質量發展密碼。

  如何實現從無到有?
  “微笑中國,從‘齒’開始。”進入資陽高新區,戶外的巨大宣傳語提醒人們,這裡就是“中國牙谷”。
  “6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紅土坡。産業之‘齒’,就是從這裡長出來的。”資陽高新區黨工委委員、藥品醫療器械申報服務中心主任徐亞楠指着眼前的一片樓房説。
  一個産業的形成,往往需要經過不斷地探索、培育乃至試錯。資陽為何選擇從“齒”開始?
  2016年——調研組注意到,這是孕育“中國牙谷”的關鍵時間點。
  2016年8月,在經過多方考察論證後,省委省政府決定在與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直線距離18公里的資陽高新區布局打造“中國牙谷”,作為全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示範項目。兩個月後的2016年10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正式印發,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的健康領域中長期戰略規劃。
  與高位部署推動相呼應的,是來自市場的巨大需求。2016年的一份行業調查顯示:當年,全國80%的牙科醫療設備、口腔材料等産品依靠進口。而全國口腔産業保持着年增長率20%左右的增速。據行業內部保守預測:到2025年,我國口腔消費市場規模可達3100多億元。而國內的口腔醫療器械,當時主要分散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尚未形成産業鏈條,缺少科研院所支撐,産品大多停滯在中低端。
  優勢疊加,但也面臨着考驗。“當時資陽的優勢産業是汽車産業和機車産業。在醫療器械領域,僅有3家企業,都與口腔無關。”資陽市副市長劉廷安説。
  面對一個“無中生有”的新興産業,資陽市政府專門成立資陽“中國牙谷”建設領導小組,將“中國牙谷”建設作為全市的“1號産業工程”。
  在無先例可循的情況下,資陽借智前行。在産業規劃上,資陽聘請了國際領先的諮詢機構麥肯錫編制《資陽“中國牙谷”發展規劃》,提出打造以“産學研銷醫養”全産業鏈為內涵,醫療器械、醫美康養等“口腔+”産業為外延的全産業鏈生態系統;在空間布局上,委託國內頂級規劃機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資陽“中國牙谷”控制性詳細規劃暨城市設計》,按照産業集聚區、科教原研區、國際交流區、生活配套區、醫康養綜合體“一體四區”功能板塊布局,建設“一園一校一館一鎮”,打造産城相融、職住平衡、生態宜居的城市空間格局。
  “‘中國牙谷’的建造是在一張白紙上作畫。這是劣勢也是優勢,讓我們可以充分研究國內、國際口腔産業的發展情況,從而完成高標準的産業規劃。”劉廷安説。
  也就在這個時候,浙江大學醫療器械研究領域的徐亞楠博士,作為四川省急需緊缺專業的選調生進入資陽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要負責“中國牙谷”的醫療器械技術審評與體系建設服務等工作。此後,資陽市政府又將徐亞楠調入資陽高新區,以靠前服務的方式,主抓“中國牙谷”的建設推進工作。
  2018年6月,《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提出,“支持資陽建設‘中國牙谷’,打造國際口腔裝備材料基地”,標誌着“中國牙谷”正式納入全省産業戰略布局。
  調研、決策、規劃、建設、破土、生長,“中國牙谷”的打造,既有省委省政府對産業發展的精準定位和把握,也有資陽善於搶抓機遇和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幹勁。
  “一年起步、三年建成、五年成谷、六年蝶變,我們現在基本完成了最初規劃的階段性目標。”劉廷安説。

  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牙谷 Dental Valley”,在“中國牙谷”生産的不少産品包裝上,都印着這樣的字樣。“如今,‘中國牙谷’已是四川乃至全國一個重要的産業地標。”四川恒和鑫口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春濤,回憶起2017年第一次到資陽實地探訪時的情景。
  “那時候這裡是一片工地,到處機器轟鳴。”王春濤説,打了好幾次電話才確認“中國牙谷”的地址,這一情形一度讓他打退堂鼓。直到和園區相關負責人座談後,王春濤發現,“他們非常懂口腔産業,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我們也成為落戶這裡的第一家企業。”
  “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是調研組在採訪企業時聽到最多的評價。
  “我們多次到長三角、珠三角等地走訪、調研,找到企業在生産中的痛點和堵點,然後在這裡將這些‘點’打通。”徐亞楠説。
  調研組注意到,在“中國牙谷”進行基礎硬體設施建設的同時,同步打造的産業營商環境,可總結為“審批、成本、服務”三個方面。徐亞楠説,這是“中國牙谷”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其中,審批環節最受企業關注。審批提速,意味着産品可以更快地投入市場,提升競爭力。
  在“中國牙谷”的審批能有多快?2022年11月,四川鴻政博恩口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恩口腔”)在“中國牙谷”註冊申報服務團隊的指導下,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取得了種植體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填補了牙谷種植體産品領域的空白。三類醫療器械是我國風險管控級別最高的醫療器械,目前國家准入的種植體企業僅有95家。
  “這項註冊審批如果放在其他地方,僅排隊就需要6個月以上,拿到證一般需要3年左右時間。”博恩口腔副總裁石雅成説,種植體是該公司的主營産品之一,獲批准進入市場後,僅今年一季度公司就實現産值1000余萬元,同比增長超過50%。
  作為首批進入“中國牙谷”的企業,博恩口腔目前已取得近20個醫療器械産品註冊(備案)證書,是“中國牙谷”首家覆蓋一、二、三類口腔醫療器械的企業。
  資陽聯耀醫療器械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貴建對此同樣深有感觸:“我們拿到一款新研發的口內三維掃描儀的註冊證,用時不到一年,而行業平均取證用時需要一年半左右。”該公司去年産值達9000萬元左右,今年預計將達到1.2億元。
  認證審批為何會快?調研組發現,“中國牙谷”依託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醫療器械檢驗中心、四川醫療器械生物材料和製品檢驗中心等單位建立了“檢驗檢測聯盟”,讓企業産品即送即檢;省藥監局駐資陽辦事處、省藥監局行政服務資陽工作站的設立,暢通註冊認證“綠色通道”,註冊審批時間最多縮短近60%。
  “現在可以做到一類産品備案辦事不出園、二類産品審評審批不排隊、三類産品溝通協調暢通辦。”徐亞楠説。
  在成本方面,“中國牙谷”從免、獎、補三個方面降低企業開辦成本,主要是免去企業檢驗檢測、註冊認證、廠房租金等,發放産品註冊獎勵、科技創新獎勵、升規入庫獎勵等,給予裝修、展會、要素等補貼。同時,圍繞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設立醫療器械産業基金、口腔醫療器械天使基金。
  在服務方面,側重創新&&建設是“中國牙谷”一項重要舉措。目前,這裡有依託四川省口腔醫學會、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成立的口腔醫療科技創新促進會、口腔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川大學)“中國牙谷”研發孵化中心;有借力成渝高校院所科技資源建強的研發&&,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省骨科醫院等合作,推進高校口腔産業創新項目培育和導入。
  另外,資陽還從企業招商引資入手,建立新引進企業項目“領導包聯制”、重點項目“首席服務制”,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在這裡,還增設海關業務辦理點,方便在這裡從事進出口業務的口腔企業。
  2021年6月,省政府印發《關於支持“中國牙谷”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從堅持規劃引領、加大産業扶持、加快審評審批、拓展産品市場、建立創新體系、強化金融服務、優化要素保障、健全工作機制等8個方面明確支持舉措。
  “不斷增強的競爭力,讓我們有了打造與歐洲、北美、日韓比肩的全球口腔産業‘第四極’的底氣。”徐亞楠説。

  如何引領高質量發展?
  2022年6月,我省將以“中國牙谷”口腔産業為重要組成部分的資陽市醫療器械産業,列入首批四個特色優勢産業試點名單。此舉被看作是我省實施製造強省戰略的創新舉措,旨在形成全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力量。
  與同時入圍的攀枝花市釩鈦産業、樂山市晶硅光伏産業、遂寧市鋰電産業相比,資陽為何能後來居上,在6年多的時間就形成比較鮮明的特色優勢?
  調研組發現,首先是量的積累,具備了一定的産業規模。數據顯示,“中國牙谷”內目前已有愛齊科技、盈維達、博恩登特等106戶國內外知名企業,有203個“資陽造”産品投放市場。2022年,“中國牙谷”實現産值30億元。
  口腔産品,以定制化生産為主,因此附加值較高。以主打兒童牙齒矯治器的四川愛樂慕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於今年1月投産,根據訂單情況預計全年産值將達到5000萬元。
  其次是集群化發展,奔向質的飛躍。産業集群是産業現代化發展的主要形態。目前,“中國牙谷”內可生産4大類60余個口腔設備、5大類100余種口腔材料,門類齊全、體系完備。
  在“中國牙谷”裏,已有不少企業實現園區內配套,甚至上下樓就是産業鏈的上下游。四川博美星口腔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德軍説起一個細節:企業一款産品的組裝材料以前必須從廣東等地採購,現在“中國牙谷”裏已有4家企業為其配套。
  在四川金潔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數&機床正在按照設定的程序作業。這是一家精密醫療器械生産和服務型企業,處於口腔産業的中游環節。2020年底從廣東東莞搬到“中國牙谷”後,已有5&機床由園區內企業訂購。
  産業鏈上的配套還在延伸。四川愛樂慕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季昌華説,以前招聘産業工人一直是困擾行業的難題,園區內的資陽口腔職業學院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目前,該企業産業工人中,兩成以上來自該學院。2022年,該學院培養出首批170余名畢業生。如今,學院已開設16個專業,在校生超過5500人。在距資陽口腔職業學院不遠處,按照三甲標準建設的資陽口腔專科醫院已建設至第二層。
  同時,“中國牙谷”內自主品牌正在壯大,産業“微笑曲線”已現。多名企業負責人介紹,目前在産品設計、研發和品牌等“微笑曲線”兩端的環節,正在“中國牙谷”內形成優勢。
  資陽頻泰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是與“中國牙谷”一起成長的本土企業,是國家口掃行業標準起草單位中唯一的國內口掃設備製造商。在資陽5年時間,該公司從小微企業發展成為口腔設備領軍企業,2022年産值達1.3億元,出口額達4000萬元。今年産值預計翻一番,出口比例將達到50%。
  打造口腔自主品牌,另一個最為直接的變化是産品價格降低。石雅成介紹,像口腔CBCT産品(一台設備可實現CT、全景、頭顱和口內攝影的拍攝功能),國外進口價格在30萬元左右,通過自主研發,僅需20萬元左右。
  此外,調研組還發現,以“中國牙谷”為原點,這裡的産業正在和資陽乃至四川的産業鏈互相融合。“口腔産業是製造業領域非常小的一個門類,但背後卻是一個地區製造業水平的反映。比如,精細加工、先進材料、軟體算法等。”徐亞楠説,四川工業基礎雄厚,可以為企業提供支撐。再比如,博恩口腔的種植體産品,在後期需要進行涂層、熱處理等工藝,以前需要送到上海,如今在四川已經可以完成部分處理。
  “資陽造”産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逐步提升,也吸引了更多企業來此發展。就在調研組到資陽的幾天前,中國牙谷産業發展大會在成都召開。活動現場,資陽高新區和韓國SDM種植體項目等12個企業代表簽約,簽約金額為12.8億元,進一步完善了當地口腔裝備材料産業鏈。
  資陽市委相關負責人則描繪了一個更大的“雄心”:隨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提速,口腔産業優質企業、高端人才、前沿科技加速匯聚,預計到2025年,“中國牙谷”內入駐企業將超過200戶,産值超過100億元,培育民族品牌企業超過50戶,上市公司3戶以上,基本建成世界知名的“産學研銷醫養”全産業鏈“中國牙谷”。(記者 李鵬 王懷王國平 李寰 高杲 魏馮)

【責任編輯: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