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寧8月27日電(魚昊 張龍)“這是我第一次走出家鄉青海,第一次去大城市,能去遼寧上學真的很開心!”13歲的江才扎西對記者説。
學生及家長、老師在西寧火車站站前廣場合影。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8月26日,322名來自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學子,踏上前往遼寧省瀋陽市翔宇中學的求學之路。
記者了解到,瀋陽市翔宇中學成立於1999年,2008年創辦異地民族班,受青海省教育廳委託,青海、遼寧兩省開展教育領域合作已有15年。近日,2024年翔宇中學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秋季招生工作正在進行中,赴遼的學子們即將開啟3年學習生活。
圖為江才扎西。新華網 魚昊 攝
26日早晨8點,翔宇中學的老師、百餘名學子以及學生家長早早等候在西寧火車站站前廣場處,點名、檢查證件和行李。孩子們既興奮又好奇,從此刻起,他們將開啟新的旅程,描繪多彩人生。
“走之前阿媽告訴我,認真學習是第一要務,可我還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和家鄉的風景有什麼不同。”江才扎西興奮地説。
和江才扎西一樣來自雜多縣的昂佳巴毛,跟她的父親在聊天中透露着興奮與喜悅。昂佳巴毛説:“我想跟瀋陽的同學交朋友,向他們學習,給他們講講我家鄉的故事……”昂佳巴毛的父親索南江才告訴記者,最近一段時間,他在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第一次離開父母較長時間,不僅要教會孩子在生活中獨立,還要讓孩子具備與同學進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這樣的學習機會很難得,相信孩子在學習、做人、眼界、認知等各方面會有很大提升,援青教育能幫助他們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資源,也希望孩子們成為棟樑之材,學有所成後回饋社會。”索南江才説。
學生家長為翔宇中學老師獻哈達。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瀋陽市翔宇中學黨總支副書記徐劍是一位有着22年教齡的“教育老兵”。初來青海時,他了解到許多牧區孩子為了求學所付出的艱辛,感觸很深。“我們將積極發揮資源優勢,為孩子們健康成長創造良好條件,讓來自三江源的學生能夠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安心學習。”徐劍&&。
據了解,瀋陽市翔宇中學通過創辦異地民族班,克服了玉樹、果洛兩地集民族地區、高原地區、欠發達地區特點於一身的不利因素,顯著改善農牧民子女學習生活條件、緩解農牧區師資力量短缺問題,15年來圓滿地完成了13屆3000余名三江源民族學生的培養任務。
學生們在火車站集合,整裝待發。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教育要發展,教師是關鍵。徐劍介紹,長期以來,瀋陽市翔宇中學始終堅持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常抓不懈,實現教師隊伍的規格和質量共同提升,選派省市優秀教師擔任班主任,省市骨幹教師擔任授課教師,開辦異地民族班以來,先後有22名青海籍學生考入中央民族大學。
“多年來,學校培養來自玉樹、果洛牧區的孩子,成效顯著,意義深遠。在升學數量、質量提升之外,瀋陽市翔宇中學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五育並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徐劍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