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團”藏鄉撒播致富“金點子”-新華網
新聞
2024 05/17 09:36:53
來源:青海日報

“智囊團”藏鄉撒播致富“金點子”

字體:

專家指導飼料配比。

  淺夏時節,對于低海拔地區來説,已是鮮花凋零、草木葳蕤,但對于地處高海拔地區的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巴扎藏族鄉來説,春天才剛剛來到。

  5月13日,青海大學博士彭巍、青海理工大學博士王越,越過十二生肖盤,經過數十公里山路,進入到這個宛如世外桃源的藏家小鄉,為藏族同胞産業發展出謀劃策。

  “得莫、得莫(意為“你好”)……”車子一進村,巴扎鄉甘衝溝村黨支部書記阿銀本,一位身材壯碩、皮膚黝黑的壯碩漢子便迎了上來。

  在阿銀本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了村裏的養殖基地。這是一個不大的養殖戶,大概佔地兩三畝地的樣子,依山坡錯落有致分布著許多養殖棚、草料棚和機械設備。

  養殖戶牛卓麼加如數家珍地説:“這個草料棚是2018年建設的,現在存了5噸燕麥青幹草、18噸秸稈、儲備了2噸預混料和2噸玉米,可以供現有牛羊吃3個多月。這邊是設備棚,目前有粉料機、飼料攪拌機。”

  “這群毛色油亮、活潑可愛的小牛犢,是去年出生的。這些小牛是今年剛出生的,那邊是我們的種牛。”牛卓麼加説,多虧了黨和政府牽線搭橋,青海大學和青海理工大學的博士和教授幫忙,這些牛現在可是寶貝,村上的搖錢樹。以前連想都不敢想,可以養這麼多牛。

  巴扎鄉,地處北山景區,環境優美,景色宜人,森林茂密,覆蓋率高,有青海東北部“生態屏障”“動植物基因庫”和“天然氧吧”等美譽。當地群眾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特殊的資源稟賦,把發展牦牛、藏羊及特色農産品,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産品及相關産業鏈作為經濟支柱。隨著脫貧攻堅以及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實施,巴扎鄉基礎設備、群眾生活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道路更加通暢了,水電更有保障了,網絡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建起了定點屠宰點和冷凍保鮮庫,鄉親們的精氣神十足,村裏無論是藏族、土族、還是漢族,總是和諧共處,共同發家致富……”阿銀本説:“黨對咱們藏家兒女的恩情説不完。以前,只有周邊小部分人了解北山牛羊。現在,北山綠色有機農畜産品通過網絡‘流入’內地人的餐桌。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保證好藏鄉牛羊肉優質、綠色、可溯源,讓它成為藏家兒女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金鑰匙’,發家致富新‘錢’景”。

  説話間,一路察看飼草種植地、定點屠宰點和冷藏庫。王越走到地頭,扒開地表土,手裏攥了幾下土塊説:“今年墑情還可以,對燕麥生長有利。因為這裏的土壤條件、氣候環境都比較適合燕麥生長。加上近期幾場雨雪,土壤墑情更好。”

  “這是我們利用國家鄉村振興項目資金,建成的首個集定點屠宰、冷庫儲藏和冷鏈儲運于一體的村集體經濟産業點。”基地負責人寇抓西尖措介紹,目前定點屠宰點的規模,可達到每年屠宰牦牛3000頭、藏羊5000只,冷庫可實現低溫冷藏4000噸儲藏量。配備的低溫冷藏運輸車,可滿足長短途冷鏈運輸需求。

  阿銀本介紹,在青海大學和青海理工大學專家教授等“智囊團”智力支援下,現在已實現初級精細分割、真空包裝、禮盒銷售等方式,實現肉品精美包裝後銷售。巴扎鄉基本實現種好草、養好畜、産好肉、賣好價、能掙錢的目標。

  彭巍介紹,前期我們檢測發現,巴扎鄉出産的牦牛肉和藏羊肉,在風味口感、蛋白質含量、氨基酸總量等主要指標方面,顯著優于市面上的普通牛羊肉,因此我們建議升級産品包裝,精細化分割銷售,冷庫儲藏和冷鏈儲運。並從優品優價、冷藏保鮮和錯峰上市等幾個角度,指導巴扎鄉肉品屠宰和銷售,讓群眾實現利潤最大化。

  今年,巴扎鄉在青海省兩所大學專家指導下,將開展二十余個燕麥品種的引種試驗,從中篩選出最適合巴扎鄉種植的燕麥品種,以進一步提高農牧融合發展的動力潛能,為大力發展綠色養殖提供前置可能。

  巴扎鄉黨委負責人表示,他們將以黨建為引領,緊扣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産業“四地”、民族團結進步、生態環保等,進一步發展壯大綠色有機農畜産品,同步探索生態鄉村遊、教育研學、森林科考等新路徑,讓這方“深藏”在原始森林深處的藏家山鄉,發展成為和諧巴扎、致富巴扎。(記者 陳俊)

【糾錯】 【責任編輯:卡婭梅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