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丁香花開醉河湟-新華網
新聞
2024 05/17 09:35:36
來源:青海日報

五月,丁香花開醉河湟

字體:

  大西北河湟谷地的春天總是姍姍來遲,但畢竟還是會來的!

  從春寒料峭中次第開放的山杏花、香莢蒾、迎春花開始,再到紫丁香、榆葉梅、牡丹花含苞吐蕊,盡展風姿,足足需要兩個多月的時間。而等到一株株、一叢叢紫丁香悄然進入盛花期,穀雨和立夏節氣就會先後到來,讓人在目不暇接中感受季節變換。

  在這個令人期待的過程中,河湟谷地各種品類的丁香樹,像在舉辦一場馬拉松似的,從四月開始依次開放,給度過了漫長冬天的高原人帶來了幾許淡淡的詩意和欣慰。

  有詩云: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而丁香花像極了“苔花”,花朵小而其貌不揚,但它卻當仁不讓,成了高原人心目中的花神。於是,就有詩人這樣喟嘆:河湟谷地明媚的春天,應該是從丁香花盛開的日子算起……

湟水河畔的丁香花。 祁國彪 攝

  丁香,淡雅清幽醉春天

  丁香,屬木樨科植物,主要分佈在我國北方地區,花朵形狀為圓錐形花序,細碎而且繁多,多為紫色、粉色和白色,是典型的觀賞樹種。丁香花團錦簇,花朵雖小卻十分明麗,又香氣馥鬱,淡雅清幽,被人們稱為“花中君子”之一。它與桂花、蘭花、玫瑰花都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常見香花。

  細嗅丁香,花香從何而來?據專家介紹,花朵的香味,多半來自花瓣。香味其實是一類揮發性小分子化合物。隨着花朵的綻放,這些化合物源源不斷地揮發到空氣中,就有了我們聞到的花香。花香各異,其實就是花朵中産生的揮發性化合物不同。一般來説,氣溫越高,化合物揮發越快,花香也越濃。

  愉悅心情其實只是鮮花給人類的意外之喜。有些植物的氣味會讓天敵聞而卻步,減少了潛在的威脅,得以更好地生存。絕大多數植物的花香則會招來更多的昆蟲、鳥類,把花粉帶給異株花朵,幫助其授粉。

  在唐人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中,就提到宰相李德裕的莊園裏種有紫丁香。皇宮裏元和殿、延和殿也有丁香樹,當時還有收集樹葉、花瓣上的露水作為香水的習俗。

  大約在17世紀以後,歐洲各國才開始在花園中觀賞來自中東、東歐的丁香花,中國的品種也逐漸傳入,法國人雜交培育出很多新的丁香品種,後來在歐洲、美國都有引種。

  丁香花在不同的國別有着不同的寓意。如在法國,丁香花開的時候正是盛春時節,丁香常常與愛情和婚姻&&在一起,被視為幸福和美滿的象徵。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丁香常常被視作表達思念之情的象徵。我國古代詩人就曾從不同角度審視丁香,使之具有了豐富的詩意和內涵。在杜甫的《丁香》中,丁香花是高潔情趣的象徵,獨立人格的載體:

  丁香體柔弱,亂枝結猶墊。

  細葉帶浮毛,疏花披素艷。

  深栽小齋後,庶近幽人佔。

  晚墮蘭麝中,休懷粉身念。

  柔弱的丁香被詩人賦予了高貴的品質、堅強的個性,它寧可粉身碎骨也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遂成為詩人獨立人格的化身。杜甫晚年空懷壯志,無由抒發,便借丁香咏志,暗抒家國情懷。

  而在李商隱的詩《代贈》中,詩人借用丁香花抒發憂愁、幽怨之情:

  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紫丁香的樹榦可以長到四五米高,小花匯到一起也算繁茂。心細的詩人首先發現它細長的枝條常常糾結在一起,紫丁香花沒開放的時候纖小的花蕾密布枝頭,給人以欲放未放之感,古人常用丁香花含苞待放來比喻愁思鬱結。後來,“丁香結”得到廣泛引用,“愁腸百結”一詞就這麼流傳開來。

  每次從丁香樹下走過,戴望舒那首著名的現代詩《雨巷》就會脫口而出:

  我希望逢着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而今,在城市的公園、路邊綠化帶、郊外的山野裏,丁香樹大片大片分佈着,點綴着城市和鄉村的春天。

  有前來河湟賞花的江南朋友説,丁香的花香堪比桂花花香,一樣的芬芳撲鼻,一樣的叫人難忘。一身細碎,一身清香,一身燦爛,一身美麗。當淡淡的清香飄進你的鼻腔,掠過你的臉頰時,愜意頓生,心緒沉靜。

西寧市林業科學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在查看丁香長勢。(資料圖片)

  丁香,丁香,詩意詩韻幾千年!

  丁香,成為“兩高”省會的市花

  市樹、市花是一個城市地域特點和人文特色的象徵,是現代城市形象的重要標誌和名片。她不僅刻錄在城市的記憶裏,綻放在市民的生活中,更積澱着城市獨特的文化底蘊、人文特色和精神氣質。

  有人説,從一朵花裏可以讀懂一座城。而在中國,有三座省會城市與丁香花結緣不淺,這就是高緯度的哈爾濱、呼和浩特和高海拔的西寧,它們都把丁香作為自己的市花。“兩高”城市有些嚴酷的自然環境,卻成就了丁香花家族堅韌不拔、含笑迎春的植物傳奇!

  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春天,經過精心遴選,柳樹成為西寧市樹,丁香花成為西寧市花。

  據一些園林專家回憶,當年評審團認可丁香花的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作為河湟鄉土樹種,丁香在城市園林綠化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種植面積佔西寧市區花卉面積的70%。二是丁香花種植歷史悠久,且耐寒、耐旱、耐貧瘠,堅韌高潔,和高原人樸實無華、吃苦耐勞的精神氣質非常相似;三是丁香花端莊秀麗、花色淡雅、香氣濃郁,成為了人們表達情感、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徵,以其獨特的魅力贏得了高原人們的喜愛和尊重。

  在河湟地區,很多人家會栽種一兩株甚或幾叢丁香。在省城西寧,丁香的芳蹤更是隨處可見。四五月間丁香進入盛花期後,街道、綠地、公園、濕地、居民小區中都可聞到她醉人的花香。丁香花開滿城香的美好景象,讓一座城市散發出獨特的魅力。約上三五好友去觀賞丁香花絢爛的風姿,感受那淡淡的花香,成為市民最為愜意的選擇。

  然而,我們是賞花人,卻不能忘記那些整天在土裏泥裏、風裏雨裏辛勤工作的“育花人”。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是國內最早開展丁香屬植物資源專屬引種和育種的單位,在俞德浚院士的帶領下,丁香專類收集得到了長足的進展。2000年以後,國內收集丁香野生種和栽培品種的單位逐漸增多。在種質資源收集的基礎上,丁香育種也取得了一定進展。尤其是近10年來,具有花色、葉色特異性狀的新品種陸續出現。

  西寧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張錦梅及其團隊的科研之路卻坎坷崎嶇,充滿艱辛。

  1998年,張錦梅開始成批栽培各類丁香樹苗,並且通過組培、嫁接方式繁育丁香。經過努力,他們提取優質基因,培育出了抗寒、抗旱、花期長的品種。培育後的丁香雜交品種越來越豐富,花朵形狀也變大了、花序變長了、呈現由淺到深多種顏色。其中,有香味最濃的香雪丁香、花瓣最大的大花重瓣洋丁香、樹身高大的喬木暴馬丁香、低矮叢狀的巧玲花丁香、顏色最艷的什錦丁香、觀賞性強的愛麗絲丁香等等。此外,羽葉丁香作為瀕危植物被收入西寧市丁香種質資源庫中。

  從單瓣丁香到重瓣丁香,從單一色彩到色彩豐富,西寧丁香呈現出花大色艷、花香濃郁、繁殖力強的特點。終於,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每當春風起,滿城皆花香”的願望成為現實。

  截至目前,張錦梅和她的團隊從國內外引進、收集各類丁香品種達103個,培育20余種新丁香品種,丁香已成為西寧鄉土樹種的佼佼者。丁香培育基地也從河湟谷地延伸到了青南高海拔地區,可以滿足青藏高原低海拔到高海拔地區對丁香的種植需求。

  又到了每年丁香花熱烈綻放的季節,聽聞筆者喜歡丁香,朋友就邀約我們到他在彭家寨的庭院賞花,順便介紹了一些盆栽丁香光照、溫度、水分、土壤等方面的基本知識。他再三叮嚀,只有精心養護,才能讓盆栽丁香開出滿盆繁花。

  欣賞着庭院裏醉美綻放的丁香花,想起了作家朋友龍仁青發表在人民日報的美文《西寧的丁香》,其中這樣寫道:“……轉眼間,我也可以以一個老西寧人自居了。而丁香花幾乎成了我始終的陪伴,每年到了丁香花盛開的季節,我都會流連於丁香花叢中。如今,西寧的丁香樹也越來越多了,全市的丁香栽植數量已經達到數百萬墩。引進的丁香與本土的丁香樹有着不同的花期,如此,各種丁香樹錯季開放,讓花朵的美麗和芬芳更長更久……”

  北方菩提樹——暴馬丁香

  徜徉在河湟谷地,就會看見一種名字叫暴馬丁香的綠化樹種,在河湟谷地、柴達木盆地的城鎮、村落盡展風姿。

  筆者頭一次見到暴馬丁香,是在20世紀90年代的互助北山林場。時值初夏,在林場大院裏,辦公樓前幾株茂密的樹木出現在視野裏。其樹榦猶如紅樺,樹皮光滑紅潤而皮質細膩,不易剝落。正逢盛花期,一樹一樹的白碎花清香四溢,如癡如醉,吸引了很多的游客,大家紛紛問詢林場人員,這是何方花神?它從哪來?

  時任林場場長的鄭光榮笑呵呵地介紹説,這是他們在林區的大通河峽谷裏採集到的。這種學名叫“暴馬丁香”的瀕危植物在青海高原十分罕見。發現它後,鄭場長他們立即將幾株幼苗移植到林場庭院裏精心培育。沒想到,這幾株暴馬丁香生長迅速、側根蔓延,幾年後成了枝繁葉茂的樣子。於是,筆者記住了暴馬丁香的名字和它優雅的形象。

  提到西寧周邊最古老的丁香樹,當屬塔爾寺的幾株暴馬丁香——白旃檀樹。其樹形優美、花色淡雅、香氣濃郁,被視為塔爾寺的“菩提樹”,樹齡已經有六百多年。

  據傳,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誕生時,在那剪臍帶滴血的地方,長出來了一株白旃檀樹,於是,人們在此地興建了寺院,也栽植了很多的暴馬丁香。

  暴馬丁香被稱作北方的“菩提樹”,這其中緣由何在呢?

  菩提樹是佛教聖樹,生長在高溫、溽濕的熱帶、亞熱帶地區。當年,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為菩提樹賦予了博大的精神氣象,在植物世界裏獨樹一幟。

  而在中國,在虔誠的信教者的心目中,又不能沒有菩提樹。於是,神聖的替代樹種——西南的黃桷樹和西北的暴馬丁香被發現了!

  在重慶、遵義等地方,人們把樹形、枝幹、樹葉與菩提樹有些相似的高大的黃桷樹奉為神樹,普遍種植在寺廟裏。而在鄉野村落高大的黃桷樹下,通常設有神龕,供人們敬香、祈願。

  在大西北,暴馬丁香樹形優美,花開潔白如雪,繁花似錦,象徵着純潔、高雅、尊貴、神聖,被高原民族稱之為“白旃檀樹”。

  當然了,暴馬丁香不僅僅是觀賞樹,其樹身材質堅實緻密,結構均一,紋理通直美觀,不易變形,且富含揮髮油,具有清香氣味,可為建造建築、製作器具提供優質用材。

  暴馬丁香的花含芳香油,是一種使用價值較高的天然香料,可廣泛調製各種香精。其鮮花可以作為茶葉的吸附香型香料,此種花茶沖泡後有一株獨特的香氣。

  暴馬丁香耐寒耐旱,耐土壤瘠薄,可作為城鄉綠化美化的重要樹種。在河湟谷地的大通、互助、化隆、湟源等地的中高海拔地區,暴馬丁香一枝獨秀,成為海拔2400米到2800米地區最好的綠化樹種。人們紛紛將造型優美的暴馬丁香移植到庭院、花壇裏,給這裡遲到的春天帶來一抹新綠,傳播一路芬芳……

  今年春天,當丁香花開滿城香的時候,由一家媒體發起的“人人關注市花,尋找五瓣丁香”的活動,引發了西寧市民和網友的熱烈反響和積極參與。“找到五瓣丁香,就象徵着找到了幸福、幸運”,對癡愛丁香、熱愛生活的市民而言,“五瓣丁香”的傳説既美麗又動聽,而讓市民朋友走出家門,觀察丁香,親近自然,珍惜時光,恐怕才是發起者的初衷吧!

  當然了,“五瓣丁香”之所以成為人們描述的“幸運之花”,是因為五瓣丁香數量奇少,在丁香花朵中的佔比是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可謂鳳毛麟角。而從辨識“五瓣丁香”拓展到了解“重瓣丁香”,似乎將話題作了進一步的延伸,活動的意義因此也得以深化。

  氣候在變化,而丁香家族也正在人類的愛撫中,枝繁葉茂,生生不息。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在那丁香花盛開的地方,處處傳頌着草木傳奇、播綠故事,演繹着高原人對美麗環境、花樣生活的禮讚和期許……(張翔)

【糾錯】 【責任編輯:卡婭梅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