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加減乘除”推動信訪工作更加規范更有溫度-新華網
新聞
2024 05/15 09:30:34
來源:青海日報

以“加減乘除”推動信訪工作更加規范更有溫度

字體:

  “太高興了,咱們總算拿到證了,心裏也踏實了!”4月29日,家住西寧市城北區某小區的王先生拿到盼了十多年的不動産權登記證書,喜上眉梢。原來,由于房地産開發建設項目欠繳稅費、未通過建設工程驗收、開發建設主體滅失等原因,該小區352戶群眾入住十多年,一直辦不了不動産證,為此沒少到信訪局陳情。直到2024年初,經過省市區三級不懈努力,業主們終于拿到不動産證。

  這一信訪積案的成功化解,是青海信訪係統“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工作成效的一個縮影。2023年以來,青海各級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99.77%、按期辦結率99.91%、群眾滿意率98.19%,實現了信訪工作“一年進步最快”的目標。

  協同發力做“加法”——大量“骨頭案”“釘子案”得到實體性化解

  “自3月28日信訪積案攻堅化解督辦會召開以來,全省信訪突出問題攻堅化解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此外截至5月9日化解率為96.61%。”省信訪局局長當周介紹。

  信訪工作一頭牽著黨心,一頭連著民心,是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維護民利、凝聚民心的重要工作,落實責任是推動解決信訪問題的“牛鼻子”。一直以來,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議定期聽取信訪工作情況匯報,研究部署重點工作。各級黨政部門紛紛健全領導幹部接待來訪群眾、閱批群眾來信、包案化解重點問題等工作機制,形成了領導率先垂范、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信訪工作局面。

  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完善信訪制度,是推動信訪工作高品質發展的根本之舉。青海省充分發揮新組建的省委社會工作部職能作用,推動信訪工作在黨委職能部門的統一領導下,進一步激發信訪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活力,不斷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法治化進程。研究制定《關于充分發揮信訪工作聯席會議機制作用及時有效化解信訪突出問題的意見》等一係列制度,建立完善6大項23個具體機制,突出城鄉建設、勞動保障、涉法涉訴等10個重點領域;分別與省委組織部、省委巡視辦、省紀委監委機關、省國家安全廳4個部門建立幹部監督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巡視巡察協作機制、違法違紀信訪資訊溝通機制、涉信訪領域國家安全協作機制“四大監督機制”。

  如何推動信訪工作從“事後”向“事前”轉變?青海省打破了“以信訪資訊係統登記量為準”的傳統保守觀念,採取接待群眾在一線、化解矛盾在一線、督查推動在一線的“三個一線”工作法,結合落實省委“大走訪、大調研、大督查、大攻堅”活動,對全省各級信訪量進行全面摸底排查。

  這樣做“加法”,讓全省各級信訪部門能隨時掌握資訊動態,主動發現、快速反應、參與調解、解決訴求,打通了資訊“中梗阻”、架起了線下“連心橋”,切實做到事事有結果,件件有回音。

  源頭化解矛盾做“減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走進西寧市城西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碩大的電子屏顯示著矛盾上報110、視頻調解和矛調數據等係統,這是青海首個實現“智慧調解一體化”的平臺。如今,當事人只要通過“矛盾糾紛隨手報”微信小程式就可以實現上報矛盾糾紛,平臺實時將資訊推送給附近的調解員,調解員接單後趕往現場處置,群眾在手機上能看到調解員的實時位置,雙方可電話溝通情況。如果5分鐘內無人接單,指揮中心會主動聯繫事發地附近的調解員前往處理。

  源頭化解矛盾,是做好信訪工作的治本之策,也是信訪服務社會治理大局的重要方面。青海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抓住基層這個重心,扎實開展信訪問題源頭治理三年攻堅行動,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信訪工作的治本之策,採取接待群眾在一線、化解矛盾在一線、督查推動在一線的“三個一線”工作法,以“大督查大接訪大調研”活動為載體,深入一線排查信訪矛盾糾紛,推動關口前移、重心下移、力量下沉。

  變“多中心”為“一中心”,10多個部門聯合入駐,“一站式”解決矛盾糾紛,群眾“一扇門進出”,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青海省由省委政法委牽頭,聯合各有關部門在全國率先推行州縣鄉三級“五中心合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工作模式,基層信訪流程更優、力量更足、專業性更高、公信力更強,實現群眾訴求“一站式受理、所有調處、全鏈條解決”,信訪總量“倒金字塔式”結構得到有效改善,安全穩定的基層基礎網底進一步兜牢,源頭治理的信訪生態持續向優向好。

  信訪工作法治化做“乘法”——把“送到府的群眾工作”辦好辦實

  信訪工作是維護合法權益的重要渠道,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的根本是把為人民服務落到實處,確保群眾的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理、都依法推進,實現權責明、底數清、依法辦、秩序好、群眾滿意。

  為實現這一目標,青海省研究制定《青海省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方案》,係統設計“前段預防法治化、中端受理辦理法治化、末端監督追責和維護秩序法治化”責任圖,明確“受理→調解→行政三級辦理→法院兩審終審→檢察院法律監督→人大監督”路線圖,把牢思想源頭、基層源頭、化解源頭、責任源頭“四大源頭”,明晰信訪事項辦理“四個告知單、四個講清楚”流程,建立健全違法信訪行為處置工作信訪過程清單、違法證據清單、處置措施清單“三張清單”管理機制,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會共識。

  深入推進律師參與信訪工作,在重要時間節點和每月整數日安排律師坐班參與接待來訪群眾,為信訪人提供法律諮詢服務,提出相關建議,充分發揮律師對法治信訪的促進作用。改革和完善信訪聽證制度,積極研究探索信訪代理辦法,確保當事人充分表達利益訴求,努力做到信訪人“事心雙解”,不斷提升聽證和代理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同時,大力開展《信訪工作條例》落實年活動,把《信訪工作條例》納入“八五”普法學習內容,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舉行信訪法治宣傳月活動,通過舉辦書法作品展,依托“百姓大舞臺”開展文藝演出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掀起學《信訪工作條例》、用《信訪工作條例》新熱潮。

  為民排憂做“除法”——用心用情用力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一單位拖欠我們的工資及機械費用多年。因為法律關係復雜,涉及部門多、責任劃分不清,我的信訪訴求一直沒能得到解決。”今年年初,西寧市民張先生通過網上信訪反映問題。為解決這一積案,省信訪局和相關部門協調張先生信訪事項所涉諸多單位進行會商,最終依法依規妥善解決。

  動真碰硬,力度空前。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就是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專項工作的聚焦點。針對“兩難”“兩拖欠”問題開展專題調研,推動問題化解,全省累計解決辦理不動産登記259個小區9.74萬戶(套)住房,推動全省23個保交樓項目8711套住房完成70%,為1.6萬名勞動者追發工資1.9億元。

  聚焦群眾關心、社會關切的痛點難點和突出問題,各級信訪部門聯合黨委政府督查部門加大督查督辦力度,積極探索信訪聽證制度和信訪代理陪訪制度等創新舉措,從完善政策層面打通“兩難”問題堵點難點,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做好新時代信訪工作責任重大。我們要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緊扣省委平安青海建設‘十個一’部署,精準把握新時代信訪工作要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守人民情懷,樹牢係統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主動擔當作為,不斷開創新時代青海信訪工作高品質發展新局面。”當周表示。(記者 魏爽)

【糾錯】 【責任編輯:卡婭梅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