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春季文化和旅游系列活動享受假日歡快,着漢服逛古鎮感受非遺文化,品人文看美展與歷史對話……“五一”假期,青海文旅市場繁榮火熱、文明有序,各地持續豐富優質文旅産品供給,策劃推出花式文藝、美食節慶等特色活動,滿足游客多樣化出游需求,文旅融合共赴“詩和遠方”。
有傳統 有現代 營造新體驗
文化底蘊深厚的青海散落着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如何將保護傳承與創造性開發並舉,尋找到傳統文化深厚的內涵與現代生活的連接點,成為我省文旅融合正在探索的方向。這個假期,我省多地就創新舉措,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旅游,贏得眾多游客“不虛此行”的讚嘆。
這個“五一”假期,西寧市城北區豹街·西海路美食街火爆全網。假期前兩日,當夜色逐漸籠罩高原古城時,一場民俗巡游嘉年華就如期登場。主題花車、漢唐服飾、民族盛裝、西寧社火、少兒鍋莊、時尚街舞、cosplay等各類元素齊聚街區,讓大夥兒大飽眼福。
各類餐飲店在“豹街”依次排開,不少門店門口排起長隊,“尕豹”吉祥物不時與市民游客來場互動。嘉年華最後,一場酣暢淋漓的DJ秀燃爆全場。大家一同揮舞着手中的熒光棒,舞動、跳躍、開唱,所有的快樂都在這一刻盡情釋放……
在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拉布鄉,經過精心規劃與建設的拉布鄉特色小鎮一期項目在假期驚艷亮相。獨特風貌的建築群、精緻的小微博物館、別具一格的特色民宿以及現代化的游客接待中心,讓每一位來訪者都為之震撼。
拉布鄉在推進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並未忽視對現有資源的合理利用與改造。原本與特色小鎮建設風格不協調的人工園林外墻,經過精心改造,已成為一條充滿文化底蘊的文化長廊。長廊上圖文並茂地展示了拉布鄉的人文、歷史、文化和生態,讓每一位來訪者都能深刻感受到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
5月3日,記者走進位於海東市平安區的平安驛·河湟文化體驗地,景區內游人如織、熱鬧非凡。沿着石板路穿梭街巷間,具有河湟文化特色的傳統建築錯落有致,種類豐富的特色小吃香氣四溢,在這個濃縮版的河湟文化博物館中,游客盡情體驗傳統地方文化的獨特魅力,觀看精彩紛呈的非遺特色節目。
此外,篝火晚會、打鐵花、漢服游街、民俗演藝……“五一”假日期間,形式多樣的傳統活動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感受,體驗豐富絢爛的視聽盛宴。除了傳統文化活動,還豐富了游客新體驗。
5月2日至4日,當地舉行了平安驛第五屆電音節,讓游客在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在音樂世界釋放內心的熱情。
新場景 新服務 激發新活力
今年“五一”假期,全省各地立足山水人文資源,引入多種文旅新業態,創設文旅消費新場景,延伸文旅産品供應鏈,激發文旅消費市場活力。
攜程數據顯示,青海多地成為自駕出游熱門目的地,租車訂單比平時上漲50%。
“我從西寧出發,沿着青海湖環線自駕游。第一天抵達西寧後租車並稍作休整,第二天便出發前往青海湖,第三天前往被譽為“詩歌之城”的德令哈,沿途欣賞到茶卡鹽湖的壯觀美景,這裡的鹽湖宛如一面天空之鏡,令人陶醉。”來自西安的曹林講述着“五一”假期來青海自駕游的經歷,他到德令哈後還去了可魯克湖和托素湖,感受了湖泊的寧靜與深邃。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火星小鎮,兩批來自上海的科幻愛好者到此體驗模擬登陸火星,參與“火星任務”。
荒涼無垠的戈壁灘、瑰麗的自然風光、絢麗的暗夜星空……他們沿着地球上唯一一個以星球命名的公路——火星一號公路,抵達中國首個火星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在這裡用望遠鏡觀測太陽黑子和日珥、了解登陸火星前需要準備的技能,尋找火星物資,探索星空奧秘。
賞梨花、品美食……5月3日,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河西鎮拉芨蓋村,一棵棵梨樹婆娑搖曳,一簇簇梨花競相開放。游客坐在梨樹下吃着新鮮而有特色的農家飯菜。“目前,村裏共有農家樂、民宿8家,假期首日就有2700多名游客紛至沓來,接待用餐游客180餘人次,消費收入近萬元。”駐村第一書記姚恩敏説。
5月1日正式開園以來,“神奇西北100景”之一的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坎布拉景區迎來今年以來的旅游高峰,來自省內外的游客在由碧水、丹山、林海形成的獨特美景中流連忘返。“今年,坎布拉景區創新管理模式,對首道景區門實行免票開放管理,而在景區內設置了宗喀聖湖、靈山聖水、核心地址森林公園、南宗溝等收費景點以及遊船、景交車等體驗項目。”尖扎縣文體旅游廣電局副局長班洋介紹,為了讓游客游覽更加便利,景區在“坎布拉景區”官方微信公眾號開通了智慧購票渠道,實行實名制購票。
記者了解到,“五一”假期,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費、各景點票價優惠等政策疊加,積蓄已久的旅行需求得以集中釋放,全省迎來春季旅游的高峰。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青海湖金沙灣景區,可以欣賞到碧波蕩漾的青海湖,連綿沙丘與蔚藍湖水相接、景色優美。“景區擁有118間玻璃星空房,與33處生態木屋,是集住宿、餐飲、休閒、娛樂、購物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區。‘五一’假期前三天景區接待游客超一萬人次。”青海湖金沙灣景區負責人介紹。
記者看到,景區內有熱氣球、旅拍、沙漠探險、滑沙、騎馬、湖濱觀景、露營燒烤等多項業態。此外,景區特設600平方米休閒篷房一處,提供休閒體驗區、茶吧餐飲區、網紅打卡區、歌舞表演區等一體的綜合性公共服務區,滿足集體團建、“日咖夜酒”的功能要求。這個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和打卡地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
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大武鎮解放路旁的一家首飾店裏,不僅有純藏式的飾品,還有面向游客推出的文創飾品等,老闆才吉正忙着給客人們介紹商品。
來自重慶的董瀟瀟手上帶着兩枚藏式珊瑚銀戒指,在燈光下仔細做著對比。“老闆人很好,她説這兩個珊瑚戒指都是真的,我信她,只是不知道選哪個好。”最終,在老闆對戒指花紋和樣式的詳細介紹下,她選擇了帶有吉祥如意寓意的戒指。
“我開飾品店看中的就是果洛越來越好的旅游市場,做的是生意,必須憑良心。”才吉告訴記者,她不僅要把家鄉的民族文創産品、傳統飾品用真誠的價格賣給游客,也要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給大家。
在這裡,游客體驗到的不只是果洛壯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文化底蘊,還有藏鄉人的淳樸好客。
看好戲 觀美展 盡享新生活
在文旅深度融合的當下,全國各地都想方設法讓歷史文物、革命文物等諸多文化元素生動地“活起來”。青海也不例外,假期裏的攝影展、美術展、非遺展……依託博物館、文化館等讓文旅融合“向深走”,讓市民游客慕名來。
“博物館就像一座城市的窗口,是必須打卡的地方,有機會還想再去西寧市博物館看看。”上海游客陳寧寧落地西寧後,第一站就選擇了青海省博物館。
令她驚喜的是,從博物館出來還有具有青海特色的文化演出。
“藏舞、快板、葫蘆絲這些表演都太精彩了,西寧人民的精神生活好富足啊!”陳寧寧豎起大拇指點讚道。伴隨着歡快的節奏,西寧高原新韻藝術團為大家奉上了一場優美的藏舞,大家個個笑意盈盈。團長桑桂秀説:“這種過節形式很棒,很美好,通過舞蹈能夠給大家帶去快樂,我們也很高興,這就是文化表演的魅力所在。”
距離新寧廣場不遠處的力盟商業步行街,同樣人潮涌動。
河湟皮影製作、慕家酩餾酒釀造、湟源排燈……“遺”游味盡——非遺進街區活動正在熱烈開展,非遺文創産品、特色美食體驗讓前來的市民游客連連叫好。
5月3日,春風和煦,萬物繁茂。隨着天氣持續轉好,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將軍樓公園變得熱鬧起來,一批批市民游客選擇來這裡重溫“兩路”精神。
格爾木市民劉女士家住望柳莊社區,這個假期她特意帶着孫女來公園接受紅色教育,她説:“將軍樓公園不僅環境優美,更是格爾木的一個代表性建築,記錄着建設天路的珍貴歷史。來這裡逛逛不僅心情好了,也能讓我們銘記歷史、陶冶情操。”
看一看展館,憶一憶黨史,呈現出來一個老一輩革命者奮鬥的歷史,讓大眾走進展館,學習黨史國史,弘揚革命傳統,也是展館的初心和主旨。
“五一”假期以來,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館游人如織。為讓更多市民選擇在“家門口”開啟文博之旅,“五一”前夕,海南州民族博物館進一步優化了展陳布局、做優服務體驗。
“宗日文化彩陶令人‘陶’醉,古脊椎動物化石盡現眼前,形象生動,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游客馬娟説:“到博物館探世界、學知識、享樂趣,已成為我們假期出游的首要選擇。”
“小長假期間,館內‘線下’向游客展出民俗文化類文物136件套,歷史文物270件套;‘線上’講解員以‘五一’勞動節為主題,與網友分享勞動與文物、文物界勞模等相關故事,贏得網友紛紛點讚。”博物館副館長多傑加介紹:“假期前三天,博物館每天接待游客200餘人,除一些學校組織的學生團隊外,本地、外地游客也有不少。(記者 倪曉穎 執筆; 張慧慧 王晶 蘇烽 李興發 程宦寧 張洪旭 謝夢茹 公保安加 馬振東 尹耀增 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