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頻道 國社@青海 本網原創 要聞 人事 廉政 政務 富媒體 光影青海
新聞

海西都蘭:“六聯互動”實現“六圈共建”

2023-04-01 11:02:35 | 來源: 都蘭縣委宣傳部

        海西州都蘭縣香加鄉自實施易地搬遷項目以來,緊緊圍繞易地搬遷村實際,認真規劃易地搬遷後續治理,以基層組織建設為突破口,加快推動基層治理重心下移,按照“黨建引領服務為核心”的工作思路,全面提升治理效能,以“六聯互動”實現“六圈共建”、示範引領打造香加鄉基層治理全新樣板,讓搬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組織聯建”共築“大格局”,構建“組織圈”。立足易地搬遷小區實際,整合資源、統籌謀劃、因地制宜,積極推進集黨建陣地、服務平台、活動中心、黨員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鄉、村兩級黨群服務中心建設。以服務黨員、服務群眾、服務基層為宗旨,進一步強化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真正讓廣大黨員群眾在身邊看得見黨的元素,聽得見黨的聲音,感受得到黨的力量和溫暖。

        “網格聯心”實現“大治理”,構建“治理圈”。一是建立四級網格管理體系。積極建立完善“黨群服務中心+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的四級組織體系,把小區黨員盡數納入網格,將黨組織建在網格上,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管理模式。二是逐步完善片區制工作制度。按照“全覆蓋、零遺漏”的要求,將全鄉劃分為7個片區,由鄉黨委委員聯點片區,充分發揮各村先鋒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在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補短板、防返貧動態監測等方面實行包片包乾制,全年累計為群眾代辦各類實事100余件。三是“矛盾聯調”促進“大和諧”,構建“和諧圈”。持續深化人民調解工作,配齊19個調解委員會成員,健全由黨委牽頭,綜治、司法所、派出所及各職能部門參與的調解組織體系,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從行政村、小區、司法三個層面入手,建立社會矛盾預防化解三級機制,構築三道防線;組織派出所、司法所、物業公司、村幹部、轄區居民等多方力量常態化調處矛盾糾紛。2022年,全年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率達100%。

        “事務聯辦”謀劃“大服務”,構建“服務圈”。按照“應進必進”原則,整合黨建、宣傳、民政、社保、計生等便民服務站所進駐黨群服務中心,實行“櫃&式”辦公、“黨員幫辦”,推行“一站式”服務,為群眾提供低保救助、醫療保險、民事調解、法律諮詢、農業補貼等服務項目,破解群眾辦事“人難找、事難辦”問題。自投入使用以來,嚴格鄉村兩級幹部坐班制度,代辦民生事項4000余件,服務群眾13000餘人次。

        “群眾聯動”成就“大幸福”,構建“幸福圈”。由黨委班子成員牽頭,將黨員和群眾與黨代表結對,以點帶面,點面結合,自上而下,實現黨代表聯絡聯動網格化管理。採取“1+5+N”聯絡聯動模式(即每名黨代表&&5名左右黨員、每名黨員&&若干名群眾)。目前全鄉已建立13名黨代表、272名黨員、2000余名群眾聯絡聯動“樹狀圖”。確保&&群眾精準、精準幫扶黨員群眾,實現黨代表&&服務黨員群眾全覆蓋。

        “産業聯促”實現“大提升”,構建“經濟圈”。一是小區産業逐步向好。在小區投建初期,通過村級商議、黨委研究、呈報縣級等程序,整合全鄉各行政村産業扶持資金441萬元,新建門面房19處,建成後劃定各村房屋産權,以每年2000至6000元不等價格對外出租,該舉措一方面使扶貧産業資金利用率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解決小區周邊小型商業圈空白的窘境。二是村集體經濟發展逐步增收。立足實際盤活用好各類扶貧資金,圍繞科學圖村、孟克&村、德布生村探索實施“村集體經濟幫扶+農戶養殖+村集體收益”的牛羊養殖新模式,村集體經濟收益增收3萬餘元,目前全鄉村集體經濟總量達2556.29萬元,2022年各村收益總額達230萬元,17個村達到10萬元以上。三是土地經營模式逐步完善。立足農業村土地優勢及易地搬遷實際,圍繞科爾村、立新村形成“合作社/企業+村委會+農戶”的土地流轉經營模式,對接農牧部門開展土地託管服務,全年全鄉託管土地達1.1萬畝,流轉9000余畝。

[責任編輯: 丁學良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86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