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寧11月18日電(魚昊)近日,記者從海東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十四五”以來,青海省海東市26個國省市控斷面水質連續達標,黃河、大通河出省斷面年均水質分別達到Ⅰ類和Ⅲ類以上,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明顯。

(資料圖)航拍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初冬美景。新華網發
海東市堅持源頭治理、標本兼治,全面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黃河、湟水河、大通河干流644個入河排口整治驗收,以及29條重點支流330個排污口整治,整治率達97.21%。通過常態化巡查和分級審批機制,實現從“受納水體—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單位”的全過程監管。同時,完成56個縣級及以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並編制“一河一策一圖”環境應急預案,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守牢水環境安全底線。
在整改管控方面,海東市高標準推進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整改率達97.22%,群眾信訪舉報全部辦結。小水電清理整改成效顯著,3座電站創成全國綠色小水電示範,22座完成整改,12座有序退出。全市累計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84座,治理管控行政村829個,治理管控率達52.2%。
監管執法持續發力,海東市強化水質自動監測與手工監測,建立城鄉污水垃圾長效管理機制,每月對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及水質進行全覆蓋檢查。此外,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環保志願活動,舉辦全國農村環境管理培訓班,凝聚生態文明共識。
項目建設方面,海東市積極謀劃申報水污染防治與美麗河湖項目,爭取專項資金,系統謀劃“十五五”項目,為水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堅實支撐。
海東市通過系統治理、嚴格監管、全民共治,推動水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徑。(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