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消息: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化古詩文吟誦教學實踐,提升我縣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近日,西寧市湟源縣小雅吟誦工作室圍繞“傳承吟誦文化,賦能古詩教學”這一主題,開展古詩文吟誦教學專題教研活動。
錨定目標,工作協同推進。活動開場,工作室主持人對上學期吟誦教學工作進行了全面回顧,充分肯定了教師打卡學習、古詩吟誦展演等活動所取得的顯著成效。同時傳達了縣教育局教育教學研究室的相關指導意見,強調吟誦教學應聚焦學生培養,切實推動文化傳承在課堂層面落地生根。吟誦工作室今後將教研時間進行了靈活調整,以此保障教研活動與教學工作能夠高效協同、互促共進。

以賽促教,築牢課堂根基。為進一步提升古詩詞吟誦教學質量,工作室計劃於11月底舉辦古詩詞吟誦教學比賽。比賽分兩組進行,本學期由第一組8名教師參賽,下學期由第二組接續參賽。一是精選詩篇,指引選課新路徑。結合課題研究,優先選擇適合學生認知的古詩篇目。二是構建機制,創新評價新體系。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分表,突出吟誦規則與文化認同。三是整合資源,強化教學新支撐。統一配置小學年級吟誦教材及教師用書,保障教學資源供給。
常態教學,實施量化管理。工作室明確本學期吟誦教學常態化要求。教師每週至少開展2次吟誦教學,每次教學時間不少於20分鐘,確保吟誦教學融入日常課堂。同時,建立教學日誌制度,要求教師詳細記錄每次吟誦教學的過程、學生反饋及改進措施,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升教學質量。其一,開展“每週一詩”活動。通過靈活安排教學時間,引導學生熟練掌握一首古詩的背誦與吟誦方法,讓學生在日積月累中提升古詩文素養。其二,強化文化認同教育。深入講解吟誦作為古人讀書方式的歷史內涵與文化價值,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吟誦文化的淵源,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築牢學生的文化自信根基。其三,加大成果展示力度。組織學生錄製吟誦視頻,由工作室主持人對視頻進行登記存檔。這些視頻將作為學生年終評優的重要依據,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吟誦學習,展示個人風采。
理論築基,發揮示範引領。為強化教師理論素養,工作室提出“學研結合”機制。一是通過聚力教研,實現理論共進。每次教研活動學習兩章理論內容,結合交流與撰寫心得,擇優推送至教育局吟誦專欄。二是通過實操示範,實現方法領航。通過幻燈片演示吟誦規則,如“依字行腔”“依義行調”,並現場示範教學方法。三是通過打卡督學,實現篤行致遠。每週完成一首詩的吟誦打卡,納入評優評先考核體系。
觀摩實踐,借鑒優秀經驗。在古詩文課堂教學觀摩環節,全體教師沉浸於一場吟誦教學的盛宴,注重學習借鑒靈動的課堂節奏、巧妙的環節設計,認真記錄下每一個精彩的瞬間。觀摩結束後,大家的心中滿是觸動與憧憬,紛紛&&要汲取優秀課例的養分,精心雕琢自己的教學環節,以昂揚的姿態和滿滿的信心,迎接11月底全縣吟誦教學比賽的挑戰,讓小雅工作室的教學風采在賽場上熠熠生輝。
活動最後,主持人對本次教研活動進行了全面總結,強調吟誦教學需以學生為本、以文化為根、以課堂為陣。鼓勵教師持續學習、勇於實踐,共同推動湟源縣吟誦教育的深入發展。本次教研活動兼具前瞻性與實操性,湟源小雅吟誦工作室將繼續秉持“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的理念,助力中華經典吟誦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辛玉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