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青藏線丨看神奇“天路”鹽築“萬丈鹽橋”-新華網
新聞
2024 12/02 14:47:17
來源:新華社

走!青藏線丨看神奇“天路”鹽築“萬丈鹽橋”

字體:

海報製作:張龍

新華社西寧12月1日電(記者汪偉、王浡、王梓涵)青海察爾汗鹽湖上,一條高速路飛架南北。如果不是隔離帶上刻着“萬丈鹽橋”四個大字的石碑提示,誰也想不到這是一條在天然鹽殼上修築的橋。

70年前,修築青藏公路的築路大軍接到一項任務,修通敦煌至格爾木的敦格公路,擴大青藏公路影響。然而,橫亙兩地間的察爾汗鹽湖成為難以逾越的天險。察爾汗鹽湖面積5856平方公里,寬闊的湖面上,由於長期蒸發,靠近岸邊的湖水已濃縮成一層堅硬的鹽蓋。

車輛行駛在萬丈鹽橋上。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碩大的鹽蓋雖然可以載重,但大大小小的溶洞遍佈其間,築路大軍用鋼釬向下插,卻探不到底。困難沒有嚇退築路大軍,他們選擇一段溶洞少的地帶,在沒有砂石的條件下,用厚鹽蓋填平溶洞,築起了一條鹽橋。

整條橋,懸浮在鹽湖之上,長約33公里,按市制約達萬丈,故稱萬丈鹽橋。

“經過改建,如今的鹽橋已經與普通柏油路沒有區別。”青海省公路局格爾木公路段段長賈國平拿着石碑下方乾裂翹起的一片鹽蓋説,路的最下方就是它。這條路從上到下依次是鋪築的瀝青混凝土面層、水泥穩定基層、砂礫層和天然鹽蓋。鹽蓋下方就是深達10至20米的結晶鹽和晶間滷水,公路實際上就像一座橋浮在滷水上,就此形成了“車在鹽上走,水在鹽下流”的奇觀。

據介紹,萬丈鹽橋2021年前由格爾木公路段負責養護,最讓養路工頭痛的是“鹽溶於水”的特性。下雨時,路面不僅濕滑,也會變得坑坑洼洼。經過長期養護實踐,養路工們總結出了“平整鹽蓋、填塞溶洞、鋪築鹽塊、晶鹽路基、澆灑滷水”的作業程序,即雨後用鋼釬鐵鎬將路面上的小洞徹底鑿開,用鹽漬土填上、壓平,再在上面灑上滷水,經過往來車輛碾壓,路面又恢復平整。

如今,光潔的柏油路面雖然不用擔心雨水侵蝕,但下方的鹽蓋依然需要防水。因此,記者在這條公路看到,公路兩側邊坡上有一條條水泥澆築的排水溝,將雨水匯聚於此排出公路路基兩側。

如同架設在世界屋脊的千里“天路”一樣,萬丈鹽橋又是一部傳奇。

【糾錯】 【責任編輯:潘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