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都蘭:“黨建引領+文化立村”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新華網
新聞
2024 11/05 17:11:19
來源:都蘭縣委宣傳部

海西都蘭:“黨建引領+文化立村”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字體:

  本網綜合消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夏日哈鎮圍繞“黨建引領+文化立村”思路,在整合資源、清潔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民生事實工程的同時,聚焦文化服務效能、群眾文化需求、賡續文化根脈、文化融合發展“四大主題”,探索“六個一”工作法,充分挖掘鄉村文化內涵,大力推動鄉村文化振興,以文化促發展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建強一套領導班子,鍛造基層“鐵軍”。聚焦選優育強,強化隊伍力量。建立鎮、村、社三級責任體系,建立健全黨建領導小組,壓實黨組織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實行聯點領導、包村幹事挂點&&包村負責制。明確駐村工作隊“三定三制”駐村工作機制,即定職責、定目標、定紀律,建立輪班坐班、每月報告和季度考評制度。聚焦教育培訓,強化綜合素質。不斷提升村幹部素質能力,以觀摩鑒學、互觀互學、支部聯學等方式,拓展村幹部工作思路和眼界。高標準推動“233”村級後備幹部培養計劃,推薦各民族各領域優秀人才,重點培養 10 名意識強、能力優的後備幹部,依託村幹部“學歷提升”工程,推薦 1 名村幹部完成學歷提升。聚焦作風建設,強化管理監督。嚴格落實村幹部坐班值班、請銷假制度,對履職不力的村幹部開展談心談話。以主題黨日、三會一課等為載體,組織學習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強化履職理論水平。

  健全一套議事機制,規範運行程序。以“民主協商議事”為契機,全力打通議事渠道、規範議事規則、建強議事平台,全面提升村級議事運行水平。持續打造議事平台。積極探索構建以村黨支部為領導核心、村民代表大會為議事主體、村民委員會為執行主體、村務監督委員會為監督主體的“一核三體”運行機制,謀求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與村民自治的和諧統一,為村級發展穩定提供有力保障。持續完善議事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採取召開黨員會議、村民代表會議、領導班子會議等方式,嚴格落實《海西州村級民主議事規則》。大力推行“三務”公開,規範執行“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工作法,建立健全“一約四會”,促進村務決策程序更加規範有序。持續建設議事陣地。抓住産業幫扶和鄉賢支持等機遇,完善村級黨員活動議事場所的建設,因地制宜打造集閱覽室、村史館、黨員活動室等為一體的多功能議事場所黨群服務中心,實行村“兩委”集中入駐辦公,推動零距離服務群眾、共同解決群眾訴求困難。

  組建一批宣傳隊伍,擦亮特色“品牌”。河南村組建一批高質量宣傳隊伍推動黨的理論方針政策深入人心、融入血脈、化為行動。“理論+曲藝”宣講隊。通過採取個人自薦、群眾推薦、村(社區)兩委幹部動員的方式,統籌全鎮農村牧區各方人才資源,挖掘黨員幹部、致富能手、草根名嘴、曲藝愛好者、先進典型、模範人物等鄉賢能人,組建了“金夏音”曲藝特色宣講隊,先後在州縣兩級宣講活動中獲得優異成績。“黨員+幹部”宣講隊。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組織全村 44 名黨員組成黨員先鋒宣講隊,圍繞新政策、新理論、新典型,先學一步、學深一層,利用主題黨日和宣講活動,幫助村民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政策法規。“群眾+代表”宣講隊。結合“春節”“三八”“七一”等重要節日,組織婦女、青少年、黨員幹部,組建“三色”志願服務隊,通過社火演出、賽馬會、射箭比賽、演繹民族歌舞等活動,廣泛宣傳黨的政策、講述典型事跡、開展志願服務。形成了“擅曲藝者吹拉彈、黨員幹部講理論、群眾代表廣宣傳”的宣講隊伍矩陣。

  建設一批文化工程,築牢精神“堡壘”。持續打造特色文化宣傳活動陣地。立足“強基固本”、蘊涵“紅土元素”、傳承“紅色基因”、體現“特色創新”,打造出具有延安風格的“黨建紅色陣地”,黨建文化長廊,不斷加強黨員活動室、便民服務代辦點、遠程教育室、圖書閱覽室、文體活動室、計生服務室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不斷擦亮“理論+文藝”特色宣講志願服務品牌,打造出 25 平米的標準排練錄音房,為曲藝文化傳承提供堅強保障。持續強化人才培養激勵機制。重點選樹老黨員、退休幹部、鄉賢等本土人才,凝聚人才力量,定期為全村發展治理方面提出意見建議,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動力。自 2018 年開始,河南村為培育激勵本村學生,每年為考錄大學生每人發放 1000 元獎學金,近五年來全村共考錄大學生 46 人,畢業後考入行政單位 10 人。根據文化立村發展思路和村民日益高漲的文化活動熱情,深度挖掘社火表演中的綁高&技藝傳承人 2 名,臉譜繪畫技藝傳承人 1 名。持續打造特色文化傳承活動陣地。在婦女發展特色手工業政策的支持和帶動下,河南村婦女代表組織成立“繡娘工作室”,通過帶動婦女傳承刺繡、香包、剪紙工藝的同時,幫助弱勢婦女獲得經濟收益補貼家用。通過打造“文藝宣傳、紅色文化、文化傳承”等陣地,不僅為黨員群眾提供了開展學習、交流的陣地,還大大豐富了各族群眾業餘文化生活,築牢了黨組織戰鬥堡壘。

  培育一項支柱産業,增強振興“底色”。建立“支部帶隊伍抓産業、幹部帶黨員抓示範、黨員帶群眾抓發展”的三級示範結構。積極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做大做強河南村股份制經濟專業合作社,全力扶持都蘭富鑫藏香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村民發展養殖業,以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為契機,投資 100 萬元發展生態畜牧業,並每年以 12%的利潤給全村 83 戶村民分紅。充分依託土地、草場資源優勢,通過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參與,創新管理模式,引導農民有序流轉,有效提高土地規模化種植效益,進一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時,立足 109 國道區位優勢,主動融入到國道經濟,依託國道服務區建設項目,實現一二三産有效融合發展。

  打造一個和美鄉村,塑造共治“樣板”。緊緊圍繞鄉村振興八大行動,按照“建強村黨組織、推進強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為民辦事服務”工作思路,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以自治為基,面對日常矛盾糾紛,建立“事項清單、要件清單、流程清單”3 個清單,進行分類辦理,實現事項清晰、要件明了、程序公開,做到了“辦事不出村”“一站式服務”,切實為群眾提供“五心”服務。以法治為綱,明確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三級組織職能,聽取村民合理訴求,力求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配齊法律顧問,建立法律報刊架、法治宣傳專欄等宣傳陣地,常態化開展法律服務。規範化建設人民調解組織,為群眾提供優質便捷的法律服務,以德治為領,有效開展“平安村”“平安家庭”“文明村社”創建活動,嚴格落實十戶聯防制度,簽訂聯防承諾書,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實現了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

【糾錯】 【責任編輯:丁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