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護繁育放歸讓雪豹在青藏高原生生不息-新華網
新聞
2024 10/23 17:29:46
來源:新華社

救護繁育放歸讓雪豹在青藏高原生生不息

字體:

  10月18日,在青海省西寧市西寧野生動物園,雪豹“大虎”和“凌霜”在休憩。新華社記者 李寧 攝

  新華社西寧10月23日電 題:救護繁育放歸讓雪豹在青藏高原生生不息

  新華社記者耿輝凰、李寧

  秋日的青藏高原靜謐祥和,在西寧野生動物園豹館內,雪豹“大虎”和“凌霜”頭貼着頭,偶爾起身幫對方順順毛,然後又依偎在一起。一旁的展板記錄着它們的“豹生”簡歷與救護過程,往來游客駐足觀看,了解青藏高原的雪豹故事。

  10月23日是國際雪豹日。雪豹有“雪山之王”之稱,分佈在全球10多個國家,在中國主要分佈於青海、西藏、甘肅、四川和新疆等地,是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對於維護山地生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西寧野生動物園副園長何順福介紹,“大虎”今年18歲,是2006年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救護的一隻雄性雪豹,“凌霜”是2017年從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救護的,因被救助時靠近二十四節氣“霜降”,便取名“凌霜”。今年是它們合籠飼養的第四年。

  目前,中國國內公開飼養展出的雪豹約20隻,有12隻在西寧野生動物園,其中3隻是人工繁育,剩下均來自野外救護。

  2017年起,西寧野生動物園救護的雪豹都用“凌”字命名。“‘凌’的本意是冰雪,‘凌’又有‘跨過、越過’的意思,被救護的雪豹都遇到了生命中的一道坎,希望它們能跨過去。”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副主任齊新章説。

  何順福回憶,“凌霜”剛被救助的時候,後肢癱瘓,精神萎靡,身體狀況較差。成年雌性雪豹的正常體重在60至90斤,“凌霜”只有36斤。

  通過補鈣、紅外理療、人工輔助按摩等治療措施,經過一個月的治療與康復,“凌霜”恢復正常行走能力。但經過測試,“凌霜”連羊羔都咬不死,無法滿足放歸條件,只得留在動物園。

  “大虎”從13歲半起,運動量少,加之食量大,體重不斷增加,一度達到69公斤。

  有段時間,飼養員嘗試讓“大虎”和“凌霜”做鄰居。工作人員發現,“凌霜”和“大虎”住在豹館互相並不排斥,還隔着鐵網相互蹭脖子。

  “‘大虎’年紀比較大,對‘凌霜’特別包容,‘凌霜’對它也有了信任感,恐懼感隨之慢慢消失,眼神也變得平和自然許多,各種玩具都敢玩了。”何順福説。

  除了部分雪豹因身體原因無法放歸,需在動物園內“安享晚年”外,齊新章一再&&,野生動物救護最完美的結局是讓動物重回野外自由生活,這是救護工作一直追求的目標。

  2021年3月,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救護了一隻闖入農戶家的雪豹。它在撞碎農戶家的玻璃後,額頭有明顯擦傷出血,且行動遲緩。

  因救助日期靠近“驚蟄”節氣,這只雪豹得名“凌蟄”。隨後,救護中心聯合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等相關部門對“凌蟄”進行了全面體檢和傳染病病原篩查等,經健康體檢評估符合放歸條件。在佩戴衛星定位項圈後,“凌蟄”回歸雪山草原。

  “這次放歸是中國首例雪豹救助放歸與科研監測相結合的案例,也是青海省首次為雪豹佩戴衛星定位項圈,將為中國雪豹個體行為等研究提供豐富基礎資料。”齊新章説。

  近年來,通過開展國內首例雪豹白內障摘除及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國內首例雪豹腫瘤切除手術等,西寧野生動物園已完成了多只雪豹的救護、放歸,並於2016年至2019年期間成功實現3隻雪豹的人工繁育。

  野生雪豹通常生活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圈養雪豹對於溫度、濕度要求苛刻,且對常見病原體抵抗力較弱,人工飼養繁育難度大。

  何順福介紹,2010年,西寧野生動物園建成中國唯一的雪豹繁育基地。2012年,園內成立了雪豹繁育難題攻關小組。2016年6月,雪豹“傲雪”在西寧野生動物園出生,2019年5月,一對雌性雪豹雙胞胎出生。目前,3隻人工繁育雪豹均在園內生活。

  2022年6月10日,雪豹“傲雪”在西寧野生動物園內的雪豹館玩耍。新華社記者 耿輝凰 攝

  西寧野生動物園於2021年被批准為青藏高原雪豹繁育研究國家長期科研基地,目前仍在探究雪豹免疫、人工育幼階段防疫、雪豹體檢等課題。

  在“傲雪”生活的雪豹館前,來自上海的游客陸曙申拿出相機,默默等待着“雪山之王”的現身。“現在對雪豹的保護措施越來越多,可以看到無論是在動物園還是在野外,雪豹的生活條件都越來越好。”陸曙申説。

【糾錯】 【責任編輯:卡婭梅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