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消息:實施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是促進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一項重要舉措。近年來,西寧市城西區通過實施“十四五”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結合殘疾類別、殘疾狀況及家庭情況等個性化需求,強化措施,創新機制,精準為殘疾人提供家庭無障礙改造服務,極大地改善了殘疾人的生活環境,提升了他們的生活質量,真正把惠殘政策落實到了基層殘疾人身邊。“十四五”以來,累計投入92.4萬元 ,共為154戶符合條件的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
合理投入資金 科學實施改造
城西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在省市任務的基礎上積極自籌資金,實現6000元/戶的改造標準。按照項目資金預算,城西區殘聯安排人員認真調查摸底,逐戶了解殘疾人對無障礙改造的實際需求,徵求殘疾人對實施無障礙改造工程的意見和建議,做好改造方案,確定改造時間。並根據殘疾人受助對象的意見改進各項服務。改造中不搞一刀切,充分尊重殘疾人及其家人的意願,兼顧共性與個性,科學制定改造內容,合理投入改造資金。
以文匯路街道文亭巷社區視力殘疾人柴惠敏為例,患有多种老年疾病:高血壓、冠心病,還患有嚴重的尿毒症,需長期在醫院做透析,生活困難無能力改善生活居住環境。根據他的具體情況,區殘聯制定改造方案時,將重點放在了全屋扶手的安裝,併發放無障礙光波爐、無障礙電壓力鍋,大大解決了殘疾人行動不便,吃飯難的問題,為她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優化工作機制 解決資金難題
工作好不好,要以殘疾人滿意為標準。如何把這項工作做好,最大程度幫助到殘疾人?城西區殘聯開動腦筋,不斷優化工作機制。
面對改造中發現的資金不足、殘疾人家庭有顧慮等實際困難,城西區立足本地經濟發展實際,因地制宜摸索出“三結合”“三堅持”“三優先”的工作機制,有效推進了改造工作的順利進行。
所謂“三結合”,一是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與康復功能訓練相結合,二是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與推廣無障礙建設知識相結合,;三是示範帶動與整體推進相結合。可以説,這3個結合有效提升了殘疾人參與家庭無障礙改造的積極性。“三堅持”是指堅持因人而異,因戶制宜的原則;堅持局部改造,不動基礎;堅持分戶規劃,統一施工。“三優先”則是一戶多殘的家庭優先,特別困難、急需改造的優先,改造條件許可的優先。這5條,保障了家庭無障礙改造的精準實施。
2024年,劉家寨村的多重殘疾人鮑順生屬於一戶多殘,且由於身體殘疾致使無工作收入,家中還有兩位在校上學的孩子需要照顧,同時妻子也是殘疾人,家中事務只能由兩位年邁的老人打理,生活非常困難。區殘聯按照“三堅持”“三優先”的原則將他家納入改造範圍,精心制定了改造方案,將重點放在了衞生間和廚房,更換馬桶、油煙機、洗菜池、下水等,為他們一家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聚焦急難愁盼 既助殘又扶志
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着力解決殘疾人在家中的急難愁盼,殘疾人生活得更舒適,心情便會更加舒暢,才會産生幸福感,從而更加真切地體會到黨和政府的關懷。為此,城西區殘聯舉辦基層殘疾人工作者及殘疾專委能力培訓班,圍繞相關工作,進行政策培訓,不斷提高工作人員對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提升大家的主動服務意識、靠前服務意識。要求基層殘聯專幹作為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的入戶“先遣隊”在與殘疾人溝通過程中,時刻以殘疾人需求為導向,宣講政策、明確目標、安排進度、及時改進、跟蹤服務,在每個環節都全身心投入,用心用情為殘疾人群眾服務。
五四大街的趙婉欣是肢體一級殘疾,本人無生活自理能力,母親無工作,家庭生活困難。區殘聯了解到他的情況後便立即將其納入了改造對象,經多次與他本人商討並聽取殘疾人親屬的意見基礎上,堅持“一戶一策”設計要求,因人而異、因地施策的原則,現場畫圖,實地測量,制定改造方案。經過區殘聯對施工內容進行審核把關,最大限度解決他如廁難、做飯難等問題,這極大地減輕了趙婉欣及家人的負擔。
通過家庭無障礙改造,城西區的困難重度殘疾人生活更加便利,其中不少人重燃了融入社會、積極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希望今後,能有更多的殘疾人通過家庭無障礙改造走出家門,更加自信地展示才華、實現人生價值,共享新時代幸福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