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求“質” “鹽途”美好——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因地制宜打造新質生産力-新華網
新聞
2024 09/11 08:59:31
來源:青海日報

向“新”求“質” “鹽途”美好——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因地制宜打造新質生産力

字體:

  夏季,是青海最美麗的季節!站在我國最大的鹽湖—察爾汗鹽湖畔,看著眼前一抹亮眼的“歐碧”綠,隨着微風拂過,唇邊有了鹹鹹的味道。無可厚非,這裡是全國“含鹽量”最高的地方!

  滄海桑田、亙古不變,眼前這片廣闊鹽澤見證了地球地殼的運動,見證了時代的變遷,見證了科技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是新發展、新技術讓這片鹽鹼地、死海灘獲得了新生,為祖國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

  發展不停歇,創新不止步。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催生新的生産力。一時間,祖國大地培育、打造新質生産力場面火熱,各行各業正在以鍛造“新發展”“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來追尋這一澎湃動力。從全國回到柴達木盆地腹地察爾汗鹽湖,這裡是最為原始的存在,但卻參與着新時代最為卓越的發展轉變。

  今年,在青海最好的季節,記者走進察爾汗鹽湖,在這片全國“含鹽量”最高的地方,來探尋這裡高“含質量”如何打造?逆境下,又如何苦做內功,將“創新”“質優”“先進生産力”落到實處?

  新技術——只能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在我國談起鹽湖産業,不得不提及鉀元素。正是鉀的開採,開啟了我國鹽湖産業的發展進程。

  農業是立國之本,鉀肥被稱作“糧食的糧食”,幾代鹽湖人的努力,讓中國鉀肥自給率由不足10%提升到如今的60%,確保了祖國的糧食安全。也至此,鹽湖股份崛起為我國最大的鉀肥生産基地。

  只能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探其緣由,關鍵在“核心技術”這四個字。

  60多年的發展,鹽湖股份突破了低品位固體鉀礦的浸泡式溶解轉化開發技術、反浮選—冷結晶工藝技術、鉀石鹽—熱溶結晶工藝技術、水採船國産化技術等一批鹽湖鉀鹽、鎂鹽、鋰鹽關鍵技術,同時實現科技成果産業化。

  今天,鹽湖股份再次向綠色開採關鍵技術發起挑戰。“企業正在進行‘採、補、驅、溶’固液轉化全過程研究,高效利用資源,鍛造新質生産力。”鹽湖股份公司副總裁包慶山説。

  當然,察爾汗鹽湖這一“無機鹽聚寶盆”可開採元素不僅只有鉀,目前,鹽湖鈉、鎂、鋰、氯等元素的高效開發,正是我國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的關鍵。

  正如我國鹽湖領域專家指出,鹽湖産業多種元素的高效提取是中國“材料強國”的第一步,也是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新的增長點。

  近期,鹽湖股份子公司藍科鋰業開展“沉鋰母液高效分離工業化試驗”科技計劃項目,進一步優化工藝、提高裝置自控水平,實現現有鹽湖提鋰吸附法、膜法、萃取法主流工藝的集成創新,碳酸鋰整體鋰資源收率提升10個百分點以上。

  藍科鋰業技術中心主任張成勇説:“企業兩條碳酸鋰生産線産品質量較去年穩步提升,産量同比增加,日最高産量已達到歷史最高的145噸,此項紀錄有望在年底打破。”

  鹽湖股份子公司安徽特立鎂公司正在全力推進“室溫可折彎鎂合金薄板生産技術研發項目”“輕量化用高性能鎂合金型材生産研發項目”“鎂合金新材料半固態壓鑄生産技術研發項目”等科研課題按期推進,其中鎂合金板材項目已完成合格樣品試製,正在開拓下游市場。

  特立鎂公司總經理林佔宏説:“今年,公司圍繞鹽湖鎂産業未來發展,通過産業轉移、研發中試、成果轉化等措施,調整發展戰略。已積極參與比亞迪、上汽、北汽等十幾戶客戶訂單競爭,青海特立鎂年産銷量達到96萬件以上,安徽特立鎂年産銷量達到88萬件以上。”

  今天,鹽湖股份還在圍繞産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聚集鋰産業鏈先進優勢企業,吸引先進企業跨行業、跨領域合作,構築鋰電産業集群;推進鋁鋰合金、鎂合金、儲能材料等綠色低碳産業,推動鹽湖與新能源、新材料産業融合發展。

  可以看到,鹽湖股份以技術的先進性實現了從礦産資源採掘的“獨輪車”升級為傳統化工與新能源、新材料戰略性新興産業“多輪驅動”的轉變,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成果豐碩。

  近日,企業半年年報出爐,2024年上半年,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2.37億元,凈利潤22.12億元。眾所周知,上半年,全球氯化鉀、碳酸鋰價格波動,但鹽湖股份在規模效應基礎上以技術控成本,以技術提品質保持了競爭優勢,穩定了盈利水平。

  新動能——開數字“外挂”,實現高效推進

  察爾汗鹽湖是我國最大的鹽湖,面積5856平方千米,相當於900多個西湖的面積。

  如此大的鹽湖如何監測、如何管理、如何生産、如何調度?這得益於一張網——“智能鹽湖”工業互聯網&&。

  在鹽湖股份鉀肥分公司供給車間主控室內,一名技術人員正坐在電腦前操控紅外線遠程維護功能對採鹽船的核心動力系統、液壓系統等關鍵設備進行熱成像監測。目前,企業的“5G+水採船”已經實現無人值守,通過數字控制按規定航線自動采收供礦。而在過去,一個採鹽船的操作需要3個人24小時堅守。

  順着智慧採鹽船橙色輸漿管,來到下游鉀肥分公司,只見偌大廠房只有轟鳴的機器,偶有一兩個巡視工人,白花花的氯化鉀有序地在生産線上走完一道道工序。看似無人監守,實則與生産線一墻之隔的大屏早已將氯化鉀生産一覽無余。

  鉀肥生産一車間設備主任李生斌説:“鉀肥生産基本實現自動化操作,只需動動手指點擊鼠標,一條生産線輕鬆實現六七千噸的生産,極大地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

  目前,鹽湖股份通過3D數字孿生技術,可動態形象地監測實時生産狀態、各組件工程情況和實時參數,設備可視化率達97%,實現鉀肥生産全生命周期的動態監測。

  鹽湖股份信息化管理部副主任戴傑介紹,“智能鹽湖”工業互聯網&&內容包括産業鏈協同&&、鹽湖特色新材料工業互聯網&&、智能工廠&&,構建了一個圍繞生産、經營、供應鏈的總覽可視化應用樣板間。

  不僅如此,在當下各行各業布局未來“數字算力”産業時,鹽湖股份早已將“數字算力”作為“製造”向“智造”轉變,“産業”+“生態”發展的紐帶。

  企業通過採集、存儲及管理鹽湖礦産資源、採礦歷史數據、氣象水文數據、土地利用、環境污染等方面的數據,建立鹽湖資源、産業、環境動態監測網,構建鹽湖資源承載力變化評價、溶礦驅動下資源開採精準評價、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互饋等模型。實現智能鹽田管控系統集成技術,實施産品生産質量控制在線分析。

  這就是鹽湖股份數字“外挂”下體現的高效能!這裡質優,優的是品質,優的是效率。

  鹽湖股份副總裁俞秋平&&,當前我省正在加快世界級鹽湖産業基地的建設步伐,企業將利用“大數據”優化生産經營管理,讓信息化真正賦能産業升級。

  新産業——上山的路,不會只有一條

  沿着由鹽粒鋪成的道路,驅車從鹽湖中心碼頭往前行駛,便是鹽湖股份在鹽田基礎上開發出的察爾汗鹽湖景區。無疑,這裡絕對是世間絕無僅有的美。

  當無人機飛起從空中俯瞰,景區仿若一汪綠藍相間的眼淚,出現在荒涼的戈壁中,這場景震撼且浪漫。《中國國家地理》還為這一抹綠起名“歐碧”。

  新質生産力,不僅指技術層面的革新,更是思維方式、生産方式和産業結構的全面創新。

  鹽湖股份開採察爾汗鹽湖已有60餘年,曾經風吹石頭跑的“生命禁區”,幾經蛻變,逐漸成為水草豐茂、碧波藍天、生機盎然的“生態綠洲”。

  “你看我們廠區最深處一邊是濕地一邊是滷水;一邊是濕地的湖藍,一邊是滷水的碧綠。這一條滿鋪鹽粒的路鏈結了生態與産業的攜手並進。”鹽湖股份公司副總裁包慶山説。

  其實,五年前這個工礦企業還只專注於採礦領域,從未想過將這絕無僅有的工業之美與生態之美的結合公之於眾。是新發展理念給了企業發展新産業的信心與決心。

  鹽湖股份格爾木夢幻鹽湖旅游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王越介紹:“短短的時間裏,察爾汗景區已榮獲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這既是對景區各項工作的認可,也是企業全力推進‘工業+旅游’多元發展的結果。為推進打造青海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提質增效,我們將逐步完善景區設施建設,讓察爾汗鹽湖成為甘青環線上的重要打卡點。”

  察爾汗鹽湖生態景區以現有鹽湖旅游資源和景區建設為基礎,依託獨特的鹽湖工業旅游資源,做好鹽湖工業與生態旅游、大康養産業規劃布局,打造集生態旅游、休閒娛樂、養生保健於一體的鹽湖生態旅游目的地。今年開園至8月31日,察爾汗鹽湖景區接待游客近80萬人次,實現營收逾5500萬元,同比增長近2倍,同期客流量增幅位居省內主要景區第一。

  察爾汗鹽湖地處格爾木市,為了打通大交通,解決出行短板,同時增加鹽湖股份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年7月30日已與西藏航空有限公司共同開啟的成格直航,使成都與格爾木最快的航路通道縮短至2個半小時。

  王越説:“我們還在構建景區立體商業服務體系全面提升察爾汗鹽湖旅游産品服務供給品質,培育打造‘中國鹽湖旅游第一品牌’”。

  新發展,新曆程。鹽湖股份已從理念,到行動,向“新”求“質”,沛然不可禦!(記者 羋嶠 張鵬)

【糾錯】 【責任編輯: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