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聞不如一見|來長江源頭,看斑頭雁的“六一寶寶”-新華網
新聞
2024 06/02 09:40:32
來源:新華社

百聞不如一見|來長江源頭,看斑頭雁的“六一寶寶”

字體:

 

通體灰褐色,頭頸側白色

頭頂有兩道黑色帶斑

腳和趾為橙黃色

……

“貌不驚人”的斑頭雁

能飛過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

——喜馬拉雅山

眼下,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長江源頭

迎來氣候溫潤的夏季

6月1日兒童節

在這片生機盎然的自然樂園裏

斑頭雁寶寶破殼而出,迎來新生

斑頭雁的童年樂園

依偎在雪山懷抱中的班德湖

海拔為4576米

毗鄰長江正源沱沱河

這裡水草豐美、人跡罕至

是斑頭雁繁衍的世外桃源

在這裡,斑頭雁往往成對出現

雌性斑頭雁整天窩在蛋上

偶爾起身翻翻蛋,均勻熱量

雄性斑頭雁守護在雌性斑頭雁身邊

常常是單腿站着打盹

睡覺時還會睜着一隻眼

近日,班德湖野生動物觀測站的工作人員

密切觀測,加強巡護

防止抓鳥、撿鳥蛋等違法行為發生

保護站站長張錫榮説

“班德湖中的兩個泥質小島

是斑頭雁産仔的主要地點

每天7:45到21:30

我們密切觀測着攝像頭”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研究員連新明説

“剛出生的斑頭雁通常是黃綠色的

像一個小絨球,可愛極了”

慢慢地,小斑頭雁會長出灰色的羽毛

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就能飛行

直到第二年,頭上長出標誌性的兩道杠

改寫人與斑頭雁的故事

時間回溯至2011年

一位藏族老人曾向保護站建設發起人、

四川省綠色江河環境保護促進會負責人楊欣發問

“你們保護大雁麼?”

“每年很多大雁蛋被撿走,你們管不管?”

老人所説的“大雁”正是斑頭雁

作為帳篷保護站的第一批志願者

唐古拉山鎮牧民吐旦旦巴

見證了班德湖的生態變遷

據他和楊欣等人回憶

曾經,為了撿到更多鳥蛋

一些人甚至夜宿湖邊,一早就上島

每年沱沱河邊被撿走的斑頭雁蛋逾2000枚

人們為了更好保護斑頭雁

將帳篷保護站更換為專業的集裝箱保護站

在斑頭雁孵化的小島上架設多個攝像頭

隨着保護措施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

撿拾鳥蛋的人越來越少

越來越多的志願者、牧民加入到保護隊伍中

班德湖斑頭雁種群數量

已經從2012年的1170隻

恢復增長至2023年的7072隻

斑頭雁的飛行傳奇

斑頭雁越冬地主要分佈在

中國雲貴高原、雅魯藏布江河谷、

拉薩河谷以及南亞次大陸

在中國的繁殖地分佈在

青海、西藏、新疆等青藏高原高海拔的湖泊

科學家研究發現

斑頭雁的全球遷徙路線可以分為7條

一條連接印度南部和青藏高原湖泊的線路

因為需要越過喜馬拉雅山脈

最受人們關注

幾乎每年,都有斑頭雁

憑藉羽翼丈量珠穆朗瑪峰

有時翱翔在海拔高達9000米的高空

有時飛行高度離地面不足600米

最低距離地面只有62米

這是屬於斑頭雁的中國傳奇

——像坐過山車一樣,飛越喜馬拉雅

越過最高峰

掠過青草地

在中國豐富多樣的生態環境中

奔赴一個個熟悉而宜居的樂園

監製:衛鐵民 、江毅

策劃/製作:談昦玄、汪偉、王金金

記者:王金金、張龍、李佔軼、曹昌浩

編輯:吳凱翔、常慧媛

logo設計:謝雨(全國教育書畫協會會員)

新華社對外部、青海分社聯合出品

學術指導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連新明

特別鳴謝

四川省綠色江河環境保護促進會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政府

【糾錯】 【責任編輯:丁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