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鋪底,繪就美麗畫卷——高品質發展區域調研行·黃南篇(下)-新華網
新聞
2024 04/19 09:26:47
來源:青海日報

以“文”鋪底,繪就美麗畫卷——高品質發展區域調研行·黃南篇(下)

字體:

黃河邊上的民宿。記者 洪玉傑 攝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個地區高品質發展的軟實力。

  黃南藏族自治州作為民族傳統文化遺産富集地區,“文”字的一點、一橫、一撇、一捺處處滲透在金色谷地,草山良川隆務河、流連旖旎麥秀林,碧水丹山坎布拉,千山環繞,萬木飄香,熱貢文化融合了藏族和其他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瑰麗明珠。

  以文興業,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走進同仁市隆務鎮仁俊院,映入眼簾的是古色古香、極具藏式風格的建築,四方的院子籠罩在略顯灼熱的陽光中,已經綠意冒尖的樹枝在春風裏搖擺,一段厚重悠久的歷史凝固在眼前的時光裏。仁俊院的主人夏吾角是熱貢藝術國家級傳承人,也是國內最負盛名的唐卡大師之一。

  熱貢,藏語意為“金色的河谷”。熱貢藝術已經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其門類繁多,包括唐卡、壁畫、堆繡、雕塑等,作品造型準確生動,工筆精細絕美,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以唐卡為例,在“神筆坊”,每一位“匠人”手持畫筆,聚精會神,打線、勾圖、上色、劃線……每一步都倍加仔細,唐卡裏的每一個人物、每一種表情、每一朵花朵,都在他們的精致手藝中變得具有持久的藝術生命力。

  眾所周知,唐卡作品十分珍貴,追究原因,繪制時所需要的顏料為純天然瑪瑙、朱砂、金粉等物料,顏料沒有成品,再通過精心調制,一般情況下,光磨顏料就需要少則一周,多則一月的時間創作一幅完整的唐卡,單人得花近一年甚至更多的時間。

  從原先的地域名稱,到如今的文化品牌,據不完全統計,同仁有近4.2萬人以熱貢藝術創作為“生計”,他們既是心思縝密,耐得住寂寞的藝人,也是精明能幹的生意人,用繪制唐卡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在這個“家家有畫室,人人是藝人”的高原縣城,有很大一部分人從事唐卡藝術品加工制作,在一個個普通的院落裏,一雙雙勤勞的雙手,用一支支畫筆讓唐卡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成為不可估量的藝術瑰寶。

  如今,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熱貢藝術,已經成為青海和世界對話的文化橋梁,當地黨委政府在保護中充分考慮到其民族性和地域性,正在探索一條科學的、健康的、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以文促旅,建設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

  以青海湖為中心,東南望,你會發現明熹宗題匾“西域聖境”,黃南,當你走進它的視線,恰似一波又一波的絢爛色彩衝擊著你的雙瞳,猶如一縷又一縷撲面清風令你沐浴無盡的愜意。

  依托黃南一號風景大道,構建青海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東南門戶的“服務門廳”。黃南州優先集中培育“黃南一號風景大道”,布局以“西域勝境·神韻黃南”為主題的全域標識係統,在風景大道主幹沿線建設具有黃南特色、市縣文化元素的景觀構築物、觀景平臺、服務設施,推動道路沿線城鎮、鄉村風貌改造。

  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地理坐標,但如何找到屬于自己的文旅融合發展的坐標?尖扎給了我們新的答案。

  立足縣域資源和地理位置優勢,利用與西寧、海南、海東、甘南、阿壩的旅遊通道,全力打造昂拉鄉德吉村、坎布拉鎮直崗拉卡村、當順鄉古什當村、能科鄉德欠村、康楊鎮城上村等30個鄉村旅遊景點,把縣域內的各旅遊景點“串成線、聯成片、形成圈”,實現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

  精心策劃打造環尖扎至貴德鄉村旅遊精品遊、黃河廊道精品兩日遊、紅色尋根之旅等一批精品旅遊線路,尖扎縣旅遊大環線、南部旅遊環線和四條小環線等6條旅遊環線,形成了“吃、住、行、遊、購、娛”旅遊要素齊全的旅遊“打卡點”。

  推門望水、開門見山,白墻黛瓦、自然靜謐,尖扎縣來玉村“黃河第一村”民宿點呈現出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象,並登上了小紅書、抖音等平臺,江南風格融合藏式風格,讓這裏總是一房難求,一飯難求,“小”民宿探索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大”産業。

  當現代文明與歷史遺存交匯于此,山水黃南的熱貢六月會、藏戲匯演、民間“拉伊”、唐卡繪制、土族“於菟”、五彩神箭、蒙古族那達慕等一大批文化品牌,和扎毛古村、和日石刻、郭麻日古堡、熱貢莊園、念青部落等一批特色鮮明、獨具規模、深受國內外遊客喜愛的特色旅遊名鎮名村,一時間成了讓人向往的“詩和遠方”,來到這裏的人們,絲毫沒有置身于秘境之中的踟躕,目光中分明流露出一探究竟的激情。

  以文惠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黃南地區聚居著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以文化為紐帶增進各民族之間的團結,繁榮民族文化,促進經濟發展,實現民族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同倉,隆務河畔一座“夯土”建築,裏面展示著250多年前回族、漢族、撒拉族商戶來隆務老街經商的九米唐卡《隆務九曲圖》;用琉璃加工方法燒制出的《哈達石榴樹》,還有與同仁“同”名,在《説文解字》中意為“合會”,在《墨子·經上》中意為“重體合類”的注解。

  “‘類同相感、聲同則應’,只有同感,才能共鳴。”觀看同倉宣傳片,省委黨校教授、同倉策展顧問專家索南旺傑介紹,體驗館裏展示的唐卡、堆繡、泥塑、雕刻等豐富的非遺藝術作品,不僅多維呈現同仁各民族的非遺技藝和生活記憶,更像是寬厚的隆務河,自始至終貫穿著的這條民族團結的主線,給人一種高遠而又親切的感覺,潛移默化中各民族之間和睦相處的點點滴滴,共同吟唱著民族團結進步的美好回響,講述發生在熱貢大地上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不分你我、共同擔當的故事。

  循著黃南的發展足跡,不難發現,黃南州把頂層設計和地方探索有機結合,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探索出一條推動當地長治久安和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的路徑。

  立足黃南實際,以發展促團結,2023年黃南州完成民生支出77.27億元,佔財政總支出的81%以上;全力落實教育高品質發展“1+5”配套文件,教育數字化、異地辦班、“雙減”成果得到鞏固,教育品質穩步提升;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四館一院一中心”等標誌性文化設施建設穩步推進。

  熱貢文化旅遊節、熱貢六月會、尖扎縣“五彩神箭”國際射箭邀請賽暨達頓文化節、澤庫縣遊牧民俗文化旅遊節、河南蒙古族自治縣“那達慕”盛會等品牌文旅活動,融入民族團結元素,推動民族文化融合發展。

  黃南的高品質發展無時無刻不是圍繞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書寫的,大山大河的雄渾與多彩,熱貢藝術的悠遠與傳承,多民族的質樸與浪漫都在這裏一一體現。

  正如黃南州委書記朱戰民所言,當下的黃南,正處在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各族群眾生活更加殷實、更加美滿、更加幸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真正成為黃南人民的生動寫照。

  春到黃南,以文惠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如春風化雨般滋潤和細膩,如潺潺溪水般連綿和涌動,民族團結進步和黃南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張力無限延展,從而使黃南這座高原古城不斷釋放著驚喜和感動。(記者 洪玉傑)

【糾錯】 【責任編輯:卡婭梅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