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寧4月19日電(魚昊)穀雨時節,青藏高原暖意漸濃,青海省各地文旅市場春潮涌動、活力十足。“河湟春來早”,在青海省海東市,春天的腳步率先“登陸”,天氣回暖,市民紛紛走出家門,沐浴在春天的陽光裏。
(資料圖)青海拉麵。新華網 卡婭梅朵 攝
海東文旅的春天應該是怎樣的?西寧游客王志華説,海東文旅的春天就是自駕游,去“拉麵之鄉”化隆縣品嘗熱氣騰騰的拉麵,在扎碾公路打卡拍照。
4月1日,游客在化隆回族自治縣群科鎮安達其哈花海賞花。新華網發(黃開森 攝)
3月底開始,海東市各區縣杏花、桃花、梨花競相綻放。目前,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馬場垣鄉下川口村桃花源景區,數百公頃桃花怒放,春日桃園生機無限。下川口村是全省春天最早“光顧”的地方之一,據了解,當地栽植桃樹有300多年歷史,滔滔黃河流水,千年唐蕃古道,百畝燦燦桃花,使這片土地充滿了純凈自然靈秀之美。
游客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馬場垣鄉下川口村桃花源景區拍照。新華社記者 曹昌浩 攝
“這兩天人越來越多,我們會做些饃饃在景區裏售賣,一天也能掙點零花錢。”下川口村村民包永紅種桃已經有20多年,隨着近幾年當地旅游業的火熱,依託景區客流量,採摘期會迎來不少游客,銷路不再發愁,每年僅桃子一項産業收入有近4萬元。
這幾天,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舉辦第七屆“高原江南春來早”文旅系列活動,環城長跑賽、魅力鍋莊表演、撒拉人家美食體驗、特色農産品展銷、激情唱響花兒晚會、男子籃球賽等14項活動陸續拉開帷幕。
(資料圖)循化縣孟達天池景區。新華網 魚昊 攝
循化縣景色怡人、山清水秀,既能遙望黃河岸邊高峽平湖的無限風光,也能邂逅孟達天池夕陽西下的如夢如幻,更能感受積石雄峰的奇特瑰麗,無不詮釋了別具一格的風采和神韻。近年來,循化縣立足特色旅游文化資源優勢,積極探索“農體文旅商”融合發展,精心打造黃河上游休閒度假旅游名城,成為領略大美青海“綠水青山”不可不到的地方。
在樂都區碾伯街道下寨村,游客在梨花樹下拍照。新華網 魚昊 攝
4月18日上午,樂都區碾伯街道下寨村的一戶農家樂裏,村民管全中迎接着一桌又一桌賞花休息的游客,忙得不亦樂乎。
“這兩年村裏的梨花漸漸有了名氣,我這個小農家院在梨花盛開的這幾天光臨的客人特別多,每天都要加班加點準備食材。”管全中告訴記者,他的農家樂在每年春季賞花的時節會迎來高峰,每月能有5萬元的收入,也能為在這裡打工的8個村民發放至少3000元每月的工資。
梨樹如雲似雪地悄然綻放,下寨村迎來一年中最熱鬧的時節,慕名而來賞花的游客漫步在花的海洋,駐足拍照賞花,品當地小吃。
游客在平安驛·河湟民俗文化體驗地雨中漫步。新華網 魚昊 攝
如何把高人氣“流量”變成持續“留量”?如何實現文化旅游産業從“有”到“強”的轉變?海東文旅部門正在不斷創新文旅場景,做好“旅游+”“+旅游”文章,讓隨意性和特意性旅游資源有機結合、互相促進。
據了解,海東市文旅部門緊緊圍繞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目標任務,積極融入全省“一芯一環多帶”生態旅游發展格局,提升景區品質,加快形成以互助土族故土園、北龍山景區、喇家遺址、循化撒拉族綠色家園、阿河灘地質文化村、平安驛·河湟民俗文化體驗地、河湟文化博物館、柳灣彩陶博物館等重點景區為節點的“古韻河湟文化旅游帶”,提升“山宗水源·大美青海·古韻河湟·萬象海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平安驛·河湟民俗文化體驗地的特色文創産品。新華網 魚昊 攝
旅游季來臨,為有效應對客流高峰和即將到來的旅游旺季,讓游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願意再來”,海東市文旅部門不斷強化文化旅游行業監管,紮實開展文物安全、文化市場整治、旅游安全隱患排查等工作,持續提升旅游舒適度和游客滿意度。
如今的海東,新IP、新業態、新場景,供需兩端齊發力,這片熱土也正以秀美的山河、悠久的歷史和一顆赤誠的心,迎接八方來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