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頻道 國社@青海 本網原創 要聞 光影青海
政務

西寧湟源:綠水青山繪新篇 幸福河湖促發展

2024-12-09 11:05:56
責任編輯:魚昊 |  作者:湟源宣

  本網綜合消息:在青藏高原的懷抱中,湟源縣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資源稟賦,日月山腳下的藥水河,靜靜流淌了上千年,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每一滴水珠,仿佛是一個故事,匯聚成歷史的長河,承載着文明的搖籃從遠古流向未來。現如今,這條跨越歷史的生命之河,在湟源縣各級河湖長的精心呵護下,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河湖長制:守護綠水青山的堅實屏障‌

  湟源縣將河湖長製作為守護綠水青山、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縣委書記為總河湖長的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級河湖長的職責和任務,形成了縣、鄉、村、社四級管理責任體系。治理過程中,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等關鍵環節,通過實施河道清淤疏浚、河岸綠化美化、沿河污染源排查整治等措施,河湖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充分發揮河湖長制的制度優勢,深化“河湖長+”協作機制,推動多部門協同作戰,水利、生態、紀檢監察機關等部門密切配合,形成了齊抓共管、合力治水的良好局面,有效解決了河湖管理領域的一些突出問題,為幸福河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  幸福河湖:人水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

  湟源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河湖治理與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積極謀劃幸福河湖建設,藥水河不僅成為了一條生態之河、景觀之河,更成為了一條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河。沿藥水河兩岸,精心打造了多個親水空間和文化節點。漫步河畔,綠樹成蔭、花香四溢,清澈的河水與藍天白雲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生態畫卷。同時,深入挖掘藥水河的歷史文化內涵,從“絲綢之路青海道—唐蕃古道”,從“崑崙文化—卡約文化”,從“臨羌古城—丹噶爾古城”,從“石堡城—哈拉庫圖城”,建設河湖文化展示館、舉辦河湖文化節慶活動等方式,讓廣大市民和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河湖文化的獨特魅力。幸福河湖的建設不僅提升了城市的品質和形象,更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如今的藥水河,已經成為湟源縣的一張亮麗名片,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人前來觀光旅游、休閒度假。

  浪河灘經濟:綠水青山中的金色機遇‌

  湟源縣依託藥水河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生態資源,依託現有國家級4A級日月山景區和宗家溝文化旅游景區、3A級小高陵鄉村旅游基地和讚布林卡景區,積極發展浪河灘經濟,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浪河灘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的生態經濟模式,湟源縣以浪山、浪水、浪河灘為品牌,打造了一系列鄉村精品休閒旅游項目,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在浪河灘經濟的推動下,湟源縣涌現出68傢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景點和休閒度假基地,2024年接待游客15.6萬人次,壯大30多個村集體經濟,帶動周邊自製牦牛酸奶、麥草焜鍋饃饃、釀皮、甜醅等當地特色美食銷售,有效激發鄉村旅游消費潛力,促進鄉村振興戰略與鄉村生態旅游的互動融合發展。如,藥水河畔的“千與千尋”露營基地、“雲山·星宿”露營基地等,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完善的旅游設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體驗。藥水河流域浪河灘營地也曾“亮相”央視《新聞直播間》,以直播的方式向全國推薦湟源“浪河灘”文化,展示了湟源獨特秀美的山水自然風光。這些景點不僅豐富了游客的旅游選擇,也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和增收渠道,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藥水河的治理過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了這一理念的巨大力量。通過強化河湖長制、謀劃幸福河湖建設、發展浪河灘經濟等一系列舉措的實施,湟源縣正逐步走向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來源: 湟源縣水利局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225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