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消息:近年來,西寧市湟源縣圍繞最大化發揮東西部協作效用,以走在前作表率為牽引,以改革破題為重要抓手,統籌結合東西部比較優勢,聚焦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大力挖掘兩地“市場”存量、增量和變量,持續深化觀念互通、人員互動、産業互補、技術互學,探索形成多個“東部+西部”市場化協作新模式,協作工作從行政主導轉變為市場主導,有力推動全縣規劃理念更加精準科學、特色産業更加集聚規模、發展內生動力更加充沛強勁,切實打造市場化東西部“4+”協作新樣板。
市場化推進觀念互通,打造“東部理念+西部實踐”協作新模式。依託“規劃志願湟源行”活動,引進南京園林院、東大院等優秀規劃設計團隊指導參與規劃管理、編制等工作,科學編定大華工業園區總體發展規劃,精準繪製綠色有機農畜産品精深加工産業鏈招商圖譜,全力打造蘇青協作馬家灣“浪河灘”鄉村振興示範村,逐步明晰産業發展路徑,不斷完善縣域規劃體系,規劃引領成效持續顯現。統籌資金2800萬元編制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縣城控規、42個重點村實用性村莊規劃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等13項專項規劃,解決了長期制約城鄉規範有序發展的規劃體制機制不健全、體系不完善等問題。聚焦項目謀劃生成和實施管理中“投資不精準、前期不紮實、管理不規範、調度不系統”四大短板,創新建立財經委定方向、規委會審方案、招標辦管程序、項目辦抓調度的“4+X”項目管理工作機制,突出做實項目前期,形成具有湟源特色的“一庫兩表”閉環管理制度。2021年以來,累計爭取各類專項資金48.39億元,項目儲備庫總投資從2021年的30億元增長至2025年的100億元,完成了從“資金等項目”向“項目等資金”的轉變。
市場化推進人員互動,打造“東部人才+西部國企”協作新模式。緊扣發揮“人才第一資源”作用,建立完善“東才西用”機制,聚焦“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引進南京歷保集團、南京園林院等專業團隊合作運營丹噶爾古城,5名文旅專業人才駐縣圍繞資産運營、景點打造、文化演藝、市場營銷、商業街區建設等方面開展工作,推進古城專業化運作、市場化運營。系統梳理古城房屋風貌、商業開發等內容,指導編制《丹噶爾古城文旅策劃方案》《東-西大街、萬安街-豐盛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等,統籌謀劃古城強村工程重點建設項目37項,發展脈絡不斷清晰。按照“小尺度、漸進式”的“微更新”理念,投資1500余萬元實施南、西城壕停車場並配備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同時安裝治安監控、客流檢測系統,開展古城老街煤改氣項目主管網鋪設,不斷完善基礎配套。因地制宜提出“清退一批、招入一批、儲備一批”的業態優化理念,推進排燈、剪紙、陳醋、香包、青稞酒等非遺技藝入駐,整合閒散村集體資金3700萬元實施河湟民宿、申中驛站等各具特色的民宿示範項目,日月臻品館、民謠火塘等特色店舖不斷涌現,業態持續提質豐富。積極推行“月月有活動、周周有演出”,舉辦排燈文化旅游節、首屆中國絲綢之路攝影大展、雙寧燈會等主題活動,湟源縣入選青海省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丹噶爾古城榮獲省級特色商業步行街和省級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稱號、入選第三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入列中國節氣生態文旅品牌名錄,年內累計接待游客205萬人次、同比增長125%,實現綜合收入1050萬元,同比增長1829%。
市場化推進産業互補,打造“東部研發+西部製造”協作新模式。錨定“湟水上游生態強縣”目標,以全省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縣建設為契機,聚焦沙棘、牦牛等西部特色資源豐富但發展不充分的現實難題,借力東部專業團隊研發優勢,聯合在産業生態化上做文章、在生態産業化上要活力,推動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共贏。圍繞創建全省沙棘産業建設示範縣,引進江蘇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專家團隊,實地調研縣域沙棘産業發展情況,簽訂合作框架協議,聯合成立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江蘇省)·西寧高原沙棘研究院,研究形成沙棘特色化、高值化、産業化利用圖譜,投資800萬在沙棘良種繁育認證、種質評價、沙棘茶生産等方面開展為期五年的高度協作,建成並投運沙棘果冷凍儲藏運輸一體化項目,實施沙棘良種撫育推廣1500畝,改造沙棘經濟林4500畝,引種栽培和景觀化培育基地3處500余畝,完成沙棘果採摘10噸,吸納600人次進行採摘增收8.8萬元。圍繞“講好一頭牦牛的故事”,精準繪製牦牛全産業鏈招商圖譜,引進江蘇科凱(南通)生命科學公司,與青海茶馬互市市場管理有限公司合資成立茶馬互市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投資910萬元實施茶馬互市年産10萬片醫用牛心包膜加工及産業鏈數字化平台推廣項目,完善制定醫用牛心包膜加工工藝及標準,改造完成生産車間,預計年底前可生産牛心包膜1萬片,産值可達1600萬元。
市場化推進供需對接,打造“東部市場+西部産品”協作新模式。聚焦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重點示範縣建設,着眼於東部寬闊銷售市場,拓渠道、建平台、出政策,持續深化“河湟田園·日月臻品”品牌效益,助推湟源綠色有機農畜精深加工産品“走出去”,不斷增強縣域農副産品市場競爭力。聚焦東部市場所需,以訂單農業引領打造鮮食蠶豆、豌豆苗、青蒜苗等種植基地,積極推進夏涼蔬菜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標準化生産,向甘肅、四川等地輸出5.58萬噸,輸出價值約2.03億元。建設喬穆傑瑪等特色農畜産品精深加工産業集群,在南京、上海等開設集牦牛肉、藏羊、陳醋等農畜精深加工産品實體體驗店,累計輸送精品牦牛羊肉及其他生鮮牛羊肉約88噸,實現産值685萬元。同時,建立集電商孵化、農特産品展示、電商培訓、公共服務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開發全縣統一消費幫扶APP,建設湟源助農館、古城臻品館、日月臻品六合體驗店,投資136萬元協作資金制定&&物流費獎補、銷售額補助等政策,引導23家企業和14家合作社參與消費幫扶,組織參與2023人民網鄉村振興大會暨集中選品會、河湟好物食禮秦淮-湟源湟中農文旅産品展銷會、鄉村休閒産業博覽會等宣傳推介活動,2023年以來累計銷售額達3.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