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消息:近年來,西寧市城西區西關大街街道黨工委立足轄區老小區空間有限、人口集聚、主體多元等情況,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抓手、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居民15分鐘出行圈為核心,通過布局優化、思想引領、多元共治、服務提質,構建起“全齡友好、治理融合、宜居宜養”15分鐘社區生活圈,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進一步增強。
布局優化,全域矩陣“全面構建”。街道黨工委統籌謀劃,針對不同人群對象,把有限的公共空間,打造成黨群融合陣地,使陣地體系向社區、街區、樓宇延伸。向居民區延伸。對轄區7個“家門口”黨群服務陣地進行規範化建設管理,着力增強陣地標識度,凸顯政治、治理、服務等綜合功能。比如,北氣象巷社區黨委在認真聽取民情民意後,針對老年居民就近理髮需求,在五四大街30號院內,將一處房屋打造成“石榴籽愛心理髮服務站”,提供便捷化理髮服務。向街區延伸。以“一核心、一張網、一品牌”工作思路,創新推行“居商融合大黨建”工作法,在商鋪密集、老舊小區集中的賈小巷,打造街區黨群服務站,成立近鄰議事廳,建立值班值守制度,發動居民、沿街商戶參與社區管理服務,加入群眾監理員隊伍,推動形成居民“自己事自己議”“自己管理自己事”的自治氛圍,有效促進居商融合。向商圈延伸。立足轄區網紅餐廳多、新業態就業群體多的實際,融合黨群、政務、營商、工青婦、人才培育等服務職能,在街道打造“快遞小哥”紅色加油站,提供思想教育、充電維修、飲水休憩等服務,推動黨群服務陣地與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雙向奔赴”。
思想引領,黨群陣地“塑形鑄魂”。聚焦思想引領,補齊集中學習難組織的短板,不斷激發和提高廣大黨員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率。辦好“身邊的閱覽室”。堅持在“以文鑄魂、以文塑形、以文賦能”上下功夫,升級打造街道“小而美”的開放式“職工書屋”文化體驗區,在舉辦各種學習會和輔導講座的同時,把“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閱讀活動“搬”閱覽室,定期開展“讀書會”“紅色故事會”“親子閱讀”等主題活動,不斷滿足幹部職工隨時隨地能讀書、讀好書的需求。辦好“家門口的黨校”。按照“社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家門口黨校—黨員中心戶”的工作思路,把黨員教育陣地延伸到小區、樓院、家庭,以“庭院微黨課”為教育載體,使“大道理”通過“小課堂”入耳入腦入心。堅持以“家門口的黨校”引領“家門口的服務”,緊扣社區老黨員特點和需求,把樓棟黨小組和黨員中心戶培養成社區黨組織收集群眾呼聲、回應群眾需求的“前哨”,實現“黨組織對群眾有求必應、群眾對黨組織一呼就應”。
多元共治,需求導向“治理有方”。針對轄區人口老齡化、住宅設施陳舊、城市治理精細化有待提高的現狀,街道黨工委緊扣做好基層減負後半篇文章,將基層治理力量、資源匯聚到一線,充分發揮陣地治理“主戰場”作用。網格治理上墻上線。通過網格圖上墻,讓249名網格員一目了然看到網格劃分、人房分佈、力量分配等情況,將41個綜合網格與33家共建單位黨組織結對包聯網格,持續完善雙向服務機制,推動協調、協作、協同,以網格黨建引領網格治理。同時,通過12345政務平台、數字治理平台,線上快速掌握街區各類訴求、鎖定走訪重點,明確治理難點,精準施策,切實把網格工作做實、做細、做好。街區治理進站議事。街道黨建聯盟定期組織市監、城管、派出所、應急等職能部門,在黨群陣地開展“街事會”等協商議事活動,積極解決街區治理問題。如,樓道照明設備維修、防盜門更換、地下管網改造、供暖管道更換等以及整治小區公共服務設施,協調賈小小區停車位等,走好社區環境治理的每一步,讓群眾眼裏“看得見”幸福。物業治理靠前服務。南氣象巷社區黨委以“六融合圓”黨建品牌建設為抓手,持續豐富紅色物業服務內容,通過設置紅“行”置換站,延伸“康泰幫你修”觸角,推行業委會參與“有事好商量”治理服務等,今年以來,在居民産權證辦理、社區危險源拔點、街面停車服務、居商矛盾化解等方面貢獻了紅色物業力量。
服務提質,資源匯聚“破壁賦能”。堅持黨建帶團建促聯建,街道黨工委發動轄區“兩企三新”黨組織參與街區治理,不斷提升治理效能。堅持多點融合。充分發揮新就業群體“熟門熟路”優勢和“移動探頭”作用,積極參與問題收集、文明創建、志願服務等工作,組織開展“春送崗位、夏送清涼、冬送溫暖”系列暖“新”行動,將涵蓋金融服務、法律諮詢、生活技能、攝影攝像、小修小補等“衣食住行”公益服務送進社區、樓宇,努力打造青年朋友“想來、愛來、常來”的家門口美好生活地,助力青年創業就業。今年以來,通過“青糰助青企”為創業青年提供貸款30萬元。強化資智融合。社區黨群服務陣地聚焦“一站多能”“一室多用”,進一步優化為民服務功能,在黨群服務陣地建設中植入居民生活品質提升最迫切需要的政務服務、為老助餐、托育托幼等“家門口”的暖心服務。如,賈小社區黨委充分挖掘社區資源,擴容黨群服務陣地空間,將小區內一處閒置場所打造成應急救援諮詢聯防點;南氣象巷社區黨委依託“兒童友好社區”平台,設立公益託管班,解決了暑假孩子看管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