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頻道 國社@青海 本網原創 要聞 光影青海
政務

海西都蘭:“錦繡都蘭,四色振興”促進鄉村高質量發展

2024-11-06 16:50:55
責任編輯:魚昊 |  作者:都蘭宣

  本網綜合消息:近年來,都蘭縣以紅色基因傳承為重要載體,以“紅、金、綠、藍”融合發展促振興工作模式,不斷提升“錦繡都蘭”鄉村振興發展道路新成效。

  “紅色引領”強根基,築牢基層戰鬥堡壘。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黨建引領是根本。堅持以上率下,建立縣委牽頭抓總、組織部門靠前指揮、各黨委(黨組)抓落實的黨建工作格局,安排28名縣處級領導、79名鄉鎮黨委班子全覆蓋包聯106個行政村,開展基層黨建述職評議、動態考評,責任鏈條更加緊實。結合全縣百名幹部下鄉開展“一學三促”宣講活動,高標準高質量開展宣講活動,開展宣講610次,下鄉幹部810人,培訓學習7450人次,解決問題176件。建立黨建品牌“導師幫帶”機制和黨建示範點“十個一”創建標準,精心繪製串聯45個黨建示範點的“溫暖都蘭”黨建品牌地圖,不斷提升農牧區黨建標準化和規範化水平。創新開展青海省優秀駐村幹部經驗分享會、“你來講、我來評”主題黨日及“四交四清”等“以老帶新、薪火相傳”系列活動,推進駐村幹部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動力支撐。進一步提升全縣鄉村振興幹部理論素養和工作能力,每年為駐村幹部、村兩委幹部等基層力量開展鄉村振興“三農”幹部培訓,確保充分把握政策方向,吃透基層情況,科學謀劃藍圖,發揮鄉村振興“主心骨”“領頭雁”“火車頭”作用。

  “金色産業”促振興,助推群眾增收致富。以“千萬工程”經驗為指引,以項目建設為“主引擎”,堅持把銜接資金用於民生工程,用好用足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持續加大産業項目投資力度,促進全産業鏈開發和産業集聚發展,産業發展項目佔比逐年提高,由2021年佔中央銜接資金的52.29%提高到2024年的87.78%,4年共實施産業項目49個,投入資金2.72億元。以“堅持一條主線、提升一條道路、帶活一片産業、串聯一路風景、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集聚公路沿線優質資源,堅持以路興業、路産融合,全力打造縣域內宗加鎮艾斯力金村、巴隆鄉托托村等5個鄉鎮17個村集餐飲、停車住宿、車輛維修及民族特色工藝品推廣、紅色驛站服務於一體的“109國道綜合服務區”,以“路衍經濟”帶動全縣産業興旺、群眾增收。圍繞高原生態特色農牧業大縣發展定位,堅持“萬隻藏羊”生態養殖基地規劃目標,在香日德鎮、宗加鎮、夏日哈鎮、香加鄉、巴隆鄉、溝裏鄉7個鄉鎮37個村,改造提升畜棚773座,新建儲草棚1402座,預計帶來利潤1235余萬元,帶動牧民1046戶,戶均增收1.12萬元。

  “綠色發展”共繁榮,提升鄉村生活質量。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的基石,只有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才能進一步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2021年來,都蘭縣共投入銜接資金2.54億元,實施82個項目用於鄉村建設,在污水治理、人畜飲水提升改造、水渠維修、小型道路建設等基礎設施方面補齊短板,聚焦重點、持續發力,持續提高農村生活質量、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努力將農村打造成農民就地過上現代生活的幸福家園。2023年下達補助資金2500萬元,全面開展城鄉環境清潔行動,推進農牧區人居環境整治,積極發動群眾自覺參與農戶房前屋後和村巷道柴草雜物、積存垃圾、塑料袋、河岸垃圾、沿村公路和村道沿線散落垃圾等清理工作,整治村莊周邊非正規垃圾堆放點,解決生活垃圾亂堆亂放污染問題,清理農村生活垃圾3248.1余噸,拆除殘垣斷壁、亂搭亂建設施110處,推動農村環境從“臟亂差”向“生態宜居”發展。啟動國土綠化三年行動暨萬人義務植樹大會戰,認真落實造林綠化責任制,全面動員廣大群眾每人義務植樹,2021年至2023年,義務植樹共計栽植苗木41.02萬株,面積1452畝,參與人數累計8500人次。加強對109國道、高速&&口、房前屋後等區域的違建拆除和國土綠化,不斷擴大城鄉綠色空間,全面改善人居生活環境。

  “藍色保障”促和諧,推動鄉村有效治理。文明浸潤鄉土,文化滋養鄉情,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是鄉村振興的引擎,也是鄉村振興戰略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今年來,都蘭縣進一步規範“一約四會”,將反對“天價彩禮”、盲目攀比、婚喪大操大辦等陋習作為推動移風易俗、提升鄉風文明行動的重要內容。在全縣106個行政村、8個社區,成立了114個紅白理事會,堅持喜事新辦,反對大操大辦、鋪張浪費。高質量開展文明創建工作,共創建文明鄉鎮5個、文明村60個、“五星級文明戶”14099戶,評選先進家庭18475戶。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嚴格落實“四會一聯”民主議事制度和“四議兩公開一監督”民主議事程序,積極引導農牧民群眾參與鄉村治理。建立平安都蘭建設“1+12”工作機制,下設13個專項組,明確主要責任、制定工作規則,為推動鄉村治理提供有力組織保障。制定“積分制”管理實施辦法,開展積分制探索實踐推廣工作,形成“巴隆鄉村民自治積分制管理模式”“溝裏鄉雙積分(黨員積分和群眾積分)管理模式”“香日德鎮南北街社區黨員“鄰聚力”紅色存摺積分制管理”等模式。從道德風尚、村風民俗、社會管理、鄰里關係、孝老愛心、公益事業6方面設計積分,以“一月一積分、一季一公示、年度一考評”的方式,對積分年度排名情況進行通報公示,有效激發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工作的熱情。

來源: 都蘭縣委宣傳部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21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