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頻道 國社@青海 本網原創 要聞 光影青海
行業

一碗青海拉麵的約定

2024-09-30 14:26:57 | 來源: 人民網

  在青海省東部,有個“拉麵縣”——海東市化隆縣。20世紀80年代起,這裡的人就憑着拉麵手藝走出大山,進城創業。

  起初,化隆人攜家帶口外出開店只為謀生,一家拉麵館在某個城市站穩腳跟後,就通過“親幫親、鄰幫鄰”的互助合作方式,讓親朋好友也來開店。

  這種合作方式不分地域、不分民族,大家紛紛開始投親奔友,慢慢地,化隆人把拉麵館開到了世界各地。

  走出去的人多了,縣裏以後的發展怎麼辦?

  2022年,化隆縣實施“鳳還巢”工程,引導化隆籍在外人員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2006年,馬玉貴離開家鄉化隆,來到廣州闖蕩。如今,他創立了自己的拉麵品牌,在廣州、廈門、南京等地開了8家連鎖店,帶動同鄉30餘人就業。

  “當時在廣州看到餐飲行業都在進行品牌化發展,我就覺得我們青海拉麵也該這麼幹。”於是,馬玉貴踏上了返鄉創業的道路。回到家鄉之後,他用了半年的時間了解了縣域農産品的銷售情況,看到家鄉好多企業的産品銷量少、宣傳力度不夠,馬玉貴主動和多家食品加工企業&&溝通,決定以線上+線下的方式推廣和銷售家鄉的拉麵相關産品。

  現在,馬玉貴每週都要在化隆縣拉麵電商中心“拉麵大講堂”內直播兩次,不僅傳授拉麵技藝的理論知識,也在直播間進行實操,讓全國各地的拉麵人都能受益。

  “再回來,是一種來自內心的責任。”馬玉貴笑笑。

  和、揉、抻、拉,經過道道工序以及高溫烹煮,一碗“一清、二白、三紅、四綠”的青海拉麵就算完成了。

  “一清指的是湯要清澈見底,二白是麵條要白而富有彈性,三紅則是指辣油紅潤誘人,四綠説的是香菜和蒜苗的鮮綠點綴……”45歲的韓玉龍是地地道道的化隆人,從事拉麵行業已經28年。

  助力品牌打造、參與産品研發、組織技能培訓……回到家鄉後,韓玉龍一直致力於拉麵技藝的傳承與發揚。

  “我和團隊研製出了很多新的拉麵品種,比如菠菜面、水果面、黑枸杞面等。”這些新品種不僅豐富了拉麵的口味,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也推動了拉麵行業的多元化發展。“目前我們在研發藜麥麵,想把高原特色農産品和我們的拉麵相融合,讓更多人記住青海拉麵。”韓玉龍説。

  “現在我們館子裏的人是越來越多了,有時候真是忙不過來。”今年32歲的唐萬萍正忙着招呼顧客。這位姑娘在韓玉龍返鄉創業初期便加入了進來,從最初的服務生到如今的拉麵體驗店經理,在她的身上,改變的不僅是生活水平,更是一種身份認同。“一步一步走到現在,我早就把拉麵店當成了自己的家。”唐萬萍的笑聲爽朗。

  如今,化隆縣返鄉拉麵人創業涉及23個行業,在化隆縣開辦的公司、合作社達1500個,一條由拉麵産業帶動百姓致富增收的路子由此創造。

  “樹高千尺莫忘根,人行千里莫忘本。”從他鄉到家鄉,曾經風華正茂闖世界的少年再次歸來,他們用本領反哺鄉親,為家鄉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或許,這才是走出去的意義。

[責任編輯: 卡婭梅朵 ]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206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