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消息:近年來,西寧市湟源縣聚焦多個關鍵方面,推動農村公路建設與發展。在“基礎設施短板”方面,大力開展農村公路建設攻堅,成功建設鄉村“致富路”,讓農村公路網絡持續延伸,通達程度大幅提高。在“群眾出行安全”上,大力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打造出了出行“平安路”,極大改善了農村出行條件。同時,聚焦“管養責任落實”,持續健全管理養護體制機制,守護好了群眾“連心路”。並且聚焦“路網保通保暢”,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建設,守好了人民“幸福路”。

一條條 “四好農村路” 的建成,給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也讓村民們在村頭路旁有了更多的盼頭和機遇。近年來,湟源縣和平鄉憑藉着獨特的自然風光,便利的交通條件,鄉村旅游蓬勃興起,越來越多的游客紛至沓來。農村路沿線農家樂、露營地如雨後春筍般涌現,村民們在家門口有活幹、有錢賺。
25歲的楊永強看好家門口的發展前景,自主創業。他説:“這條路修建完成之後受益最大的就是我們當地的老百姓,尤其像我們這种經營露營基地的,還有農家樂的。帶來了很多方便,平時我們出去買菜,接送客人,因為路好,就非常快。還有可以帶動周邊的馬路經濟,像村民的酸奶、饃饃、牛奶賣得也非常好,路修好之後,我們莊子裏的環境也提升了很多,周末來玩的人也非常多。”

在自家門口忙着做草琨饃饃的何秀英樂呵呵地説:“這個路修的光滑寬闊,過來玩的人也很多,我平時做點酵母饃饃拿出來賣,周末能賣掉二三十個,平常(每天)也能賣十七八個,老了也就掙點零花錢。”
路通了,人來了。何秀英老人口中變寬敞安全的路,正是去年湟源縣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載體實施的農村公路提升工程項目之一。該路段由和平鄉小高陵至華石山景區,全長14.9公里。過去,該路段路面寬度窄,且轉彎、坡道路段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如今,這條路不僅是沿線2000余戶村民的通行路,更是他們的産業之路、旅游之路。鄉村振興,道路先行,“四好農村路” 的修建促使農村日益強盛、農民愈發富足、鄉村愈加美麗。
為了進一步發揮“四好農村路”融合服務功能,近年來,湟源縣文體旅游局與縣交通運輸局緊密協作配合,共同推動“四好農村路”與景區及鄉村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好風景成就 “大前景”,鄉村道化作招財道。湟源縣將加速健全長效管養機制。借鑒 “千萬工程” 經驗,持續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紮實推進縣、鄉、村三級 “路長制” 工作,強化農村平交路口隱患治理,持續推進農村公路 “千燈萬帶” 示範工程建設,全力預防和減少農村地區交通事故。完善農村公路防災減災體系,提升基礎設施抵禦災害的能力,不斷增強農村公路網的韌性。不斷強化綜合交通服務能力。以實現 “客貨郵旅更融合、設施更完善、服務更優質、管理更規範、運營更安全” 為目標,積極創建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建立健全客貨郵旅融合發展服務體系,為高水平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提供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修建一條公路,串聯一路風景,造福一方百姓。湟源縣的“四好農村路”建設猶如串珠成鏈,不僅改善了交通狀況,更成了鄉村旅游路,為鄉村振興和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也必將在這條康莊大道上繼續書寫新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