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消息:海西州都蘭縣香日德鎮得勝村文化廣場上一群身穿藍色實踐隊服大學生的身影格外亮眼,他們是青海師範大學“弦耕不輟 致地有聲”暑期三下鄉實踐團隊的高校學生。自7月18日抵達得勝村,實踐團隊開展了鄉村振興、志願服務、學生託管、民俗文化調查、新媒體賦能等一系列活動,以青春之力為鄉村振興注入“藍色動力”。
“太感謝這些支教的大學生了,我們出去打工,孩子假期作業沒人輔導,孩子一個人在家我們也不放心,有他們全天託管,我們終於可以踏踏實實去幹活了!”得勝村村民李宗慧高興地説。實踐團隊秉持着用心輔導、傾心育才的理念,對得勝村41名不同年級階段的學生開展全天託管,提供不同科目的課程輔導、知識科普、興趣培養。他們用心、用情、用智打造“民心工程”,以託管之光溫暖人心,助力學生們安全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

一墻一文化,一墻一風景。在得勝村廣袤的鄉村土地上,實踐隊成員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切實改善鄉村居住環境,開展“秒筆繪出新時代 共建靚麗新農村”墻繪活動,根據得勝村實際情況,實踐隊成員同得勝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共同敲定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及“鄉村振興、你我同行”兩個主題的墻繪作品,同得勝村居民、學生共同繪製出一面面色彩亮麗的墻繪作品。墻繪活動不僅讓得勝村多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同時也對宣傳生態環保、民族團結等工作起到推動作用,為助推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實踐團隊成員通過走訪調研當地村民、村兩委班子成員、土地流轉承包商等,了解了得勝村特色的“黨建引領、土地託管、家庭農場、牲畜養殖、促進共富”的鄉村振興模式,並總結其易地搬遷、拆遷復墾、基層治理的先進經驗,探索新時代背景下鄉村振興的新路徑。在與各群體訪談交流的過程中,團隊成員們驚嘆於鄉村的舊貌新顏,用認真的態度和專業的精神,仔細記錄着得勝村的發展和變化,收集寶貴的數據和信息。每一份問卷的填寫,每一次深入的交談,都凝聚着團隊對鄉村發展的關注與思考。在此次走訪交流活動中,實踐團隊成員對得勝村種植大戶楊貴州進行了無人機操作、短視頻剪輯培訓,幫助楊貴州盡快掌握無人機的飛行、拍攝、定點起降等作業技巧,為藜麥、蕨麻等農産品的拍攝宣傳節約了成本,多維度助力得勝村鄉村振興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