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消息:近年來,海西州都蘭縣以奮力推進國家級熱水墓群考古與文物保護研究基地落成為先導,以加快建設熱水墓群考古遺址公園為契機,充分發掘文化旅游資源,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積極構建文旅産業格局,堅持打造多元結構為一體的全域旅游産業鏈,加快融入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奮力推動都蘭縣文化旅游事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游客總人數達80.18萬人次,同比增長36.85%;旅游總收入達4.46億元,同比增長24.23%。2024年1—4月份游客總人數12.164萬人次,同比增長13%;1—4月份旅游總收入0.516億元,同比增長12.17%。
堅持規劃立圈,夯實文旅底色,厚植發展動能。圍繞“一核集成服務、一圈整合資源、一帶升級發展、三點引領、五點突出”的全域旅游格局,積極挖掘都蘭獨特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價值,全面做好古遺跡、遺址保護與旅游産業的融合文章,優化生態旅游發展布局,先後制發《都蘭縣“十四五”文化旅游産業發展規劃》《都蘭縣全面融入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實施方案》《文化旅游産業鏈實施方案》《都蘭縣旅游業發展獎勵扶持辦法(試行)》,集中打造以“歷史記憶、民族文化、高原風情”為主題,集歷史文化研究、山水生態休閒、高原自駕游覽、健康運動養生、民族風情體驗於一體的絲路南道文化旅游強縣,全力推進生態環境優越、文化特色濃郁、功能分區完善的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在投資0.57億元完成熱水墓群保護中心、東方金字塔旅游基礎設施、塔溫塔裏哈遺址保護、巴隆鄉柱狀節理群景區、海寺花海草原、香日德班禪行轅等景區的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建設基礎上,2023年接續完成投資旅游項目投資2239.01萬元,全力推進實施都蘭縣東方金字塔游客服務中心配套設施建設、都蘭縣伊克高裏景區建設、青海省考古標本業務用房、夏爾雅瑪可布遺址安防等重點項目,推動旅游活動承載力及旅游服務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文化築基融圈,喚醒文化記憶,激活人文底蘊。以充分挖掘“絲路南道”文化底蘊內涵為主線,以保護傳承吐蕃吐谷渾文化、復興重塑城市生命力為原則,依託熱水墓群現情及其承載的文韻史思,深挖絲路南道歷史文脈,依託都蘭獨特厚重的歷史文化,奮力推進熱水墓群考古研究基地及熱水墓群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青藏高原首個國家級古墓群考古研究基地落戶都蘭,通過生態旅游+文化、生態旅游+非遺、生態旅游+紅色教育等形式,進一步創新文化旅游業態,豐富文化旅游功能,不斷深挖生産技藝、傳統音樂、傳統醫藥、民俗等非遺文化資源,將唐卡、刺繡、民族服飾等藝術品、蒙藏醫醫療服務轉化為旅游商品,提升産品附加值,煥發非遺新活力,將熱水古墓打造成全省文旅融合新亮點及絲路南道文化旅游品牌聚集地,切實做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實現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開發宗旨、建設綱領、打造思路相適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文化效益相統一的建設願景。
加強推介出圈,做好以文塑旅,推進文旅融合。借助新聞媒體及網絡、微信等新媒體,進行多形式、廣渠道、長周期的宣傳推介,推出都蘭文旅動態、景區活動、旅游攻略和精品線路,在茶卡設置都蘭特色旅游宣傳窗口及“一腳油門浪都蘭”“絲綢南道、枸杞之都”等獨具地域特色的宣傳牌。同時持續集中開展對外旅游推介,近年以來,先後舉辦熱水墓群考古40周年出土文物展及學術報告會,第二十一屆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都蘭賽段)、連續五屆生態旅游藝術節等系列活動,進一步強化文化旅游品牌營銷,展示推介都蘭豐富的生態人文資源,大力發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演藝産業,通過發掘資源優勢,高頻度推廣,全面打響都蘭文化旅游品牌,不斷加快“絲路古邑、錦繡都蘭”文旅資源在青海本土環線旅游中的有效供給和産業發展,深化都蘭山水印象,對外遞出特色文化旅游名片。
配套支持破圈,抓實城市管理,做優服務保障。健全完善涉旅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定期召開工作聯席會議,深入推進綜合執法監督“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2023年以來開展文旅全領域綜合監督執法600余家次。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以實行“街長制”管理為切入點,立足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目標,依託網格化社會治理模式,制定完善《都蘭縣全面推行街長制實施方案》,持續開展凈化、序化、亮化、綠化、美化“五化”提升行動,投入1566.96萬元實施2023年城鄉環境清潔行動基礎設施及環衛設備綜合整治提升建設項目,以民生公園為輻射點,逐步向環城路空白地、閒置地延伸擴展,全面開展縣城增綠工程,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綠、五彩斑斕”的城市街道綠色景觀。緊盯城市管理的“頑症”,下足“繡花”功夫,進一步落實管理責任,以道路“九亂”治理為突破口,圍繞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目標,對市政建設採取統一規劃、布局、管理,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功能,持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實現城市管理工作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不斷提升城市顏值水平,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做優做強游客服務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