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消息:都蘭素有“柴達木糧倉”的美譽,得天獨厚的光、熱、水、土條件造就了柴達木盆地綠洲農業,給各類農作物和蔬菜的生長創造了絕佳環境。近年來,海西州都蘭縣緊緊圍繞現代農業發展之路,立足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充分發揮高原特色生態農牧業大縣的産業基礎優勢,以“提質、穩量、補鏈、擴輸”為路徑,緊緊圍繞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和標準化生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蘿蔔産業,將蘿蔔産業作為促進農民群眾持續增收的富民産業,推動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建設的重點産業來培育,引領蘿蔔産業提質增效,實現助農增收。2023年,全縣蘿蔔種植面積達0.88萬畝,佔全縣蔬菜面積的92%,産值達1.7億元,2024年計劃種植0.6萬畝,種植的蘿蔔産品除銷往陜西、山西等國內城市外,還銷往日本、韓國等國家。
“把脈問診”,立足優勢定産業。在聚力發展枸杞、藜麥、青稞、牦牛、藏羊五大特色農牧産業的基礎上,統籌發展蔬菜産業,立足宗加鎮地域廣闊和氣候溫和乾燥的優勢,利用高山氣候的差異,鋻於蘿蔔生産周期短、産量高、投資成本低、可四季栽培、産銷量和經濟效益可觀等優勢特點,2022年在宗加鎮荒漠土地因地制宜探索發展蘿蔔産業,並逐年擴大種植規模。為確保蘿蔔品種效益,從選種、育苗、施肥、加工等環節嚴格實行標準化生産,針對性選擇具有高産優質、抗病抗逆、耐貯運以及規模化生産所需要的皮厚、不易糠心、不易裂、整齊度高等特殊優良性狀的長美大根蘿蔔為主栽品種,並對現有蘿蔔種子進行優化,切實提高蘿蔔抗病性和成活率。2022年以來,蘿蔔種植面積從1500畝逐步擴大到8800畝,畝産達2萬斤以上,2023年,全縣鮮蘿蔔産量達6.1萬噸,自然風乾蘿蔔絲(條)達1.02萬噸。
“強根固基”,優化布局建基地。依據科學劃定的農業生産功能區,在現有察汗烏蘇鎮、香日德鎮蔬菜主産區的基礎上,拓寬蔬菜産業發展邊界,劃定宗加鎮為蘿蔔種植核心主産區,通過科學整合利用現有閒置農業資源,對宗加鎮6000余畝碎片化未耕種地集中整合進行復耕復種,建立蘿蔔産業種植區。將蘿蔔産業作為“菜籃子”工程的重要內容,注重長遠布局與統籌謀劃,將蘿蔔産業作為推進全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産業,納入全縣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建設五年行動規劃和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重點示範縣的工作範疇重點培育,進一步充實縣域綠色農業體系,並積極對接申報謀劃項目,着力補齊蘿蔔産業發展方面的短板。
“固本培元”,科技投入強保障。充分發揮科學研究、成果轉化、人才投入與技術服務優勢,突出科技創新技術和人才引進對蘿蔔産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深刻把握專業人才在蘿蔔産業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加強同省農林科學院等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邀請遼寧葫蘆島專家圍繞蘿蔔種植技術實地開展培訓指導,依託科技特派團力量,大力培養“土專家”和專業技術服務隊,遴選70名基層農技推廣技術指導員,選派科技特派員,下沉田間地頭,為群眾提供蘿蔔種植、測土配方、施肥和病蟲害監測等科技服務,針對性開展農技推廣服務,為産出優質蘿蔔提供人才保障。同時,引進專業農業種植企業投入蘿蔔種植,強化科技輸送,引進先進的GPS導航播種技術,等行距精準的播種技術有效保證出苗均勻,2023年蘿蔔畝産效益達到5000元。
“以點帶面”,健全機制促增收。圍繞“幫助農民、提高農民、富裕農民”這一主線,構建“企業+基地+農戶”“訂單農業”等模式,對蘿蔔生産加工銷售的全過程、全環節、全要素進行系統梳理,從土地流轉、用工投入、農資投入、風險保障等方面精準分析,構建“生産+加工+科技+營銷”全産業鏈,引導經營主體及農戶通過土地經營權入股、務工就業等多種方式,100余戶農戶參與蘿蔔産業發展,收益額200余萬元。堅持以種植帶頭企業為主,構建産業聯合體,健全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持續增強蘿蔔産業對群眾勞動就業的輻射帶動作用,2022年以來,共吸納本地勞動力200餘人,促進增收60余萬元,拓寬增收致富渠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