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消息:近年來,海西州都蘭縣認真貫徹落實《物業管理條例》,以打造“紅色物業”作為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按照“建好機制、管好隊伍、抓好整治、做好扶持”的物業管理思路,構建社區聯動、部門協同、齊抓共管的管理格局,持續促進物業管理工作基礎不斷強化、覆蓋面積不斷擴大、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居民素質不斷提升。
強化黨建引領,推動物業融入基層治理。一是依託“新華社區—錦都物業黨支部—住建局黨支部”聯動工作模式,打通黨建賦能城市治理的“神經末梢”。制定完善《創建紅色物業實施方案》,投資5.42萬元打造錦都小區文化長廊、樓棟長、文明示範樓道標牌、文化墻等設施,全力營造紅色物業氛圍。二是實行“黨組織+業委會+物業力量”的管理推動物業治理,做到“問題聽得到、實施有方案、件件能落實、業主都滿意”。目前,已完成達雅爾、香都家苑、惠和、吉祥城、溫馨、錦都小區等6個小區業委會組建工作,形成了黨組織和物業治理良性互動的工作機制,有效提升物業服務品質。三是推行“黨支部+網格”管理模式,實現基層治理“陣地”設在樓棟、布在單元,聚焦居民需求和治理痛點難點,聯合各部門開展督導檢查,及時解決物業上報事項,讓治理“末梢”變服務“前哨”,助力小區服務水平整體提升。截至目前,累計解決業主訴求120余件,化解辦理物業類矛盾糾紛24余件,協調供暖問題80余起。
推進項目建設,有效改善業主居住條件。一是全力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申報工作,積極做好爭資爭項工作,不斷探索創新方式方法,提高建後管養水平和服務質量,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大力宣傳老舊小區改造政策和改造成效,形成社會廣泛支持、群眾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二是啟動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程,進一步完善小區使用功能,夯實物業服務質量基礎,先後投資0.5億元對惠和小區、北園小區、溫馨小區、農村信用社家屬院老舊小區、香日德鎮綠洲花苑內道路、供排水、供暖、綠化、公共停車場(位)等基礎設施進行更新改造,改造面積達20.4萬平方米,惠及居民2000余戶,切實解決屋頂漏水、電線老化、管網堵塞、停車難等問題。三是為實現“整治一片、提升一片”的目的,把老舊小區改造和小區外圍街區整治相結合,加強對生活區毗鄰街區垃圾亂倒、亂堆亂放、非法小廣告、店外經營、佔道經營、流動商販治理力度,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店外“門前五包”責任制,使老舊小區改造後從內到外整潔有序。
推行優勝劣汰,倒逼物業企業規範經營。一是建立清退制度。進一步細化完善《物業管理工作改革方案》《物業管理考核評價制度》《物業企業管理信用制度》,明確物業服務質量考核指標,每季度開展一次物業服務質量考評,並對“季度考”成績進行排名公示,對連續2個季度綜合評分不達標的物業企業納入全省物業信用評價體系,並按照法定程序予以清退。2023年,清退物業企業1家。二是完善正向激勵機制。制定《關於都蘭縣住宅物業服務星級收費標準的意見》,將企業的服務星級標準及信用等級與收費標準相對應,定期開展物業評比觀摩活動,激勵物業企業進一步規範物業管理、提升服務水平,確保物業品質“長久立”。三是強化群眾監督。實行物業服務“四公開一監督”制度,督促物業企業向業主全面公示收費標準、服務內容等,提高物業服務信息公開標準化、規範化、透明化。同時,積極拓寬評價渠道,通過“線上+線下”、微信網格群等渠道動態監測群眾服務評價,倒逼物業履職盡責,推動高效服務。
加大排查整治,治理物業管理領域亂象。一是制定《物業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物業管理工作,聯合公安、城市管理、消防等部門,積極開展物業領域專項整治行動,並以推進“街長制”為契機,督促、引領、帶動物業公司積極參與、擔當作為,圍繞小區飛線充電、亂停亂放、亂搭亂建、電動車“侵佔樓道”、小區環境和秩序臟亂差等突出問題進行全面整治,進一步規範小區物業管理服務,為群眾營造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截至目前,共整治小區亂象突出問題45余起,拆除老舊小區違建臨建12處。二是通過“組織+服務”,有效發揮365志願服務隊作用,定期開展政策宣傳、糾紛調解、權益保障等服務工作,做到“小事居民治、大事物業辦、難事社區商”的治理模式,助力小區服務水平整體提升。同時,根據《關於進一步加強物業管理小區安全防範工作的通知》,持續督促物業服務企業充分利用微信群、宣傳欄、社區文化活動等形式開展案例警示教育、消防安全知識宣傳,進一步提高居民群眾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